纳速健身

标题: 如此急躁地宣布曹操墓恐怕又成周老虎 [打印本页]

作者: 渤海大虾    时间: 2009-12-30 10:50
标题: 如此急躁地宣布曹操墓恐怕又成周老虎
本帖最后由 渤海大虾 于 2009-12-30 11:01 编辑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曹操高陵在河南省安阳县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但随后有学者质疑了这一说法,称“可能是炒作”。专家称,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的头盖骨,还需要把骨头上提取的DNA和曹氏后人做比对。(12月29日重庆晚报)

安县发现的东汉大幕,经权威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和现场考证研究,言之凿凿地称这就是曹操墓。不过,到底是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有多权威,没有更详细的说明了。在这个专家泛滥的时代,专家俨然成为“砖家”,很多专家一开口,网上“板砖”马上劈头盖脸的砸来。

很多考古专家在曹操面前谈“盗墓”可谓班门弄斧,据《中国人盗墓史》所述,曹操盗墓在中国盗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标志性人物。为了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盗墓办公室”的人员都被授以相应的不同职务: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发掘队长叫“摸金校尉”。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货、白货什么的,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是名副其实的“寻宝派”盗墓之王,而且是“天王级”人物。曹操这一盗墓动机,代表了绝大多数盗墓者,传说后来有些地区的盗墓贼把“曹天王”奉为行业神,供奉了起来,在行盗前会给他上炷香,保佑平安多发财。

退一步讲,不谈专家鉴别能力,作为盗墓始祖,该墓在被专家发现前,已经被盗墓贼多次“关顾”了,造成很多珍贵文物流失。这些蟊贼不但比专家先行,更比“反盗墓”始祖更内行,对曹操的盗墓与反盗墓功力是极大讽刺。据史实记载,生性多疑、狡诈的曹操生前就千方百计地防别人盗取他的陵墓,于是,临终时设七十二疑冢以混淆视听,还有许昌城外说,漳河水底说,铜雀台下说……这样的谜团就这样破解,且不小看了一代枭雄的智商?

专家所言的六大证据都不算铁证,能够形成完美无缺的证据锁链,最确切的证据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但那么处心积虑防他人盗墓,会表现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故意刻上自己名号等人来盗取吗有专家也认为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得从头盖骨上提取DNA和曹氏后人对比。可是谁又能站出来说,自己就是正宗的曹氏后人呢?能够以自己的血为1700年前先人正名?同姓人相见,为增进感情,戏称“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可经近两千年的繁衍生息,恐怕曹姓人称自己是曹操后代有些牵强吧?以现代科技发展来看,DNA可谓证明血缘最有力的证据,不过那么久远的关系,DNA就一定可靠吗?

本来,能够发掘出曹操墓是件挺令人高兴的事情,对历史研究的贡献也很大。但犹如那个证明华南虎没有绝迹的“周老虎事件”,都有朴实的农民说自己亲眼看见老虎,发现老虎足迹,还能拍下照片,最终也证实这些证据是伪造的。河南省文物局可能不会伪造证据,但没经过国家国家文物局的最终确认就急吼吼地到北京发布新闻,想让全中国人都相信他们的大发现。他们的心态或许和宣布发现华南虎的镇坪县林业局和陕西省更高林业部门一样,开发后成为景区,获取经济利益。不过,在一河之隔的河北、本来最有可能的安徽、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等等苦苦寻觅曹操墓的专家们第一个会出来质疑,公众也担心曹操墓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周老虎。

(红网)

更多更详尽的新闻链接见腾讯曹操墓新闻专页http://news.qq.com/zt/2009/caocaomu/


作者: 渤海大虾    时间: 2009-12-30 10:53
王石川的博客 http://181517306.qzone.qq.com
曹操墓会不会是另一只周老虎?
        面对各种质疑,河南相关方面不妨少一些“致命的自负”,多一些小心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12月29日中国新闻网)
  曹操,这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一代政治家,如果地下有知,面对今天的其墓冢之争,恐怕会再度感慨“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曹操为何哀?因为他的墓冢之谜已经演化为墓冢之争。自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无论是学界还是坊间,均有不同声音,一时可谓喧哗与骚动。
  比如,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称,河南相关方面公布的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也认为,现在只能认为是个初步确认,还没到能定性的时间。学者马未都表示:看了一下专家学者们对曹墓认定的六大依据的第五点,也是判定此墓为曹墓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可惜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的缴获的。此外,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等诸多学者皆称,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出土文物前提下,这一“新说”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一方面是河南省文物局言之凿凿地断称已经找到曹操墓,并拿出所谓的六大铁证,另一方面则是坊间的半信半疑和学界的不同声音。曹操墓到底有没有找到,仿佛陷入了各执一词的漩涡之中。对于学界的争执,拘囿于专业学养,庸常如我辈自然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我们该信谁的?真相到底在哪里,或者有到底有没有真相?不管怎么说,曹操墓冢之争已经引发了强烈的喧哗与骚动?
  谁的喧哗?谁的骚动?为何喧哗?为何骚动?
  “可能是炒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直言不讳地称,搞国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炒作。类似“发现曹操墓”的事情前几年也出现过……经过研究,发现也不是那么回事。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一个新闻上的炒作需要。如果说是相关方面的炒作,那么为何炒作?是不是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企图,抑或其他?众所周知,曹操墓的地点一直悬疑,已经成为和南海一号、秦兵马俑并列的最有看点的三大考古发掘,如果一旦证实曹墓就在安阳,不仅会给安阳,还会给河南带来无法估量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我们知道,放眼周遭,名人故里之争屡屡上演,争得不可开交,甚至不惜诉诸法庭,有的地方为了打名人牌,不惜生拉硬扯,胡编乱造,争的背后无疑正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当地知名度,便于旅游开发和商业运作,甚至便于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则可以申领大批经费,比如当年陕西相关方面之所以编织谎言,并急咻咻发布华南虎假照,有业内人士称,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申请经费和建造保护区,另一方面是为了旅游开发之需,的确,假虎照发布不久,“游自然国心、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的巨幅广告牌就堂而皇之地矗立在陕西镇坪县街头。
  当然,现在不能轻率地判断河南相关部门也有巨大的利益企图和炒作阴谋,但在没有找到足够铁证之前,就急咻咻地发布消息,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而且,在曹操墓尚未最终确定之前,就有好事者忙不迭地算了一笔经济账,称曹操墓作为全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每年最低估计,会给安阳人民带来4.2个亿的收益。这个数字,还是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及国外游客的份额很低的情况下。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也许不能不让相关方面动心。
  胡适先生曾经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观点,实际上在考古上,有时大胆假设并不足取,为了一己之私的假设更该摈弃,正如有人称,未认清全面事实而建立的“假设”,只能是没有客观基础的偏见或错觉。从这样的假设去求证,愈小心,愈彻底,便愈危险。基于此,笔者认为,面对各种质疑,河南相关方面不妨少一些“致命的自负”,多一些小心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若如此,才能少一些喧哗与骚动。
作者: 渤海大虾    时间: 2009-12-30 10:55
曹操墓的确认应抛弃经济利益预谋
2009年12月30日07:33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宣布“曹操墓在安阳”,此结论为时尚早。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也提出了同样的质疑。对此,安阳曹操墓项目考古领队潘伟斌表示,不愿就质疑回应,因为袁、马二人不是考古专业人士。(《重庆晚报》12月29日)

  姑且不论袁济喜和马未都的质疑有没有道理,但潘伟斌不屑质疑的清高,不仅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而且让人更加怀疑安阳发现的曹操墓的真假。按照常理,内行回应外行,是非常容易的,也是增加专业说服力的重要方式。现在,潘伟斌因为“袁、马二人不是考古专业人士”,而不准备对他们的质疑进行回应,不知是因为潘伟斌的专业清高,还是因为他的心虚。实际上,现代科学是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所谓的专业人士已经是相对的了。很多时候,相对的非专业人士的意见,对专业人士的启发是很大的。

  关于曹操墓地何在?民间广泛流传着“72疑冢”的说法,说曹操很狡猾,怕死后不得安身,便造了72座墓冢,以混淆天下。一方面,“72疑冢”之说增加了曹操墓的神秘性,很多人想见见真正的曹操墓;另一方面,由于真正的曹操墓至今没有得到确认,让“72疑冢”之说更加风行。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来说,确认曹操墓是很有价值的。但从大众文化的角度,人们关心曹操这个人,其墓地则是其次。因此,对于曹操墓的确认,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

  然而,经济社会之下,曹操墓确认的经济社会价值很容易就超越了学术价值。在曹操墓还没有真正确认之前,著名媒介人裴钰就表示“曹操墓每年的最低收益是4.2个亿”,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及国外游客份额很低的情况下”计算出的。懂得了这一点,不免对曹操墓的考古发掘心存疑虑:经济利益的考量,会不会消蚀专业人士的学术良心,从而误导社会公众?

  实际上,确认安阳墓地是不是曹操墓是很简单的。就如高蒙河教授说的那样,用出土的“曹操”头盖骨与曹氏后人比对DNA,确定是曹氏家人之后,再通过“墓地的大小和结构,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特殊的随葬品,墓葬空间布局的历时性变化”等考古“变量”指标加以分析判断。只是,我们希望安阳方面迅速采取措施,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千万不要就曹操墓的真假陷入无聊的口水战。
作者: 渤海大虾    时间: 2009-12-30 10:58
曹操墓地引出三大话题
2009年12月28日09:47新华网
 72疑冢:北宋文人刻意丑化

  民间传说曹操死后为了怕后人去盗掘他自己的坟墓,就建了72座疑冢,让人分不清哪一座墓是他自己真正的安息之所。但历史上,曹操从来就没有建过72疑冢,而这似乎是很多人心中曹操是个大奸贼的明证,从一开始就是被人们杜撰出来的。

  曹操的墓葬之谜实际上一直和曹操在民间形象的巨大变化息息相关。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等学者就曾指出,曹操在宋代之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只是在宋代以后,他的形象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当年,陈寿完成《三国志》时,晋惠帝曾经专门下诏让天下所有家庭都抄写这本书,而在陈寿这本重要的历史著作中,曹操被记录成一个绝世的人才。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时代,他东征高丽时拜祭过曹操的陵墓,并高度称赞曹操。“那时候,曹操没有什么72疑冢,他的陵墓位置是确定的。”

  一直到北宋,当时的统治者为强化皇权,民间兴起很多说书人,才开始丑化曹操。苏东坡曾经就说当时的百姓“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而后兴起的程朱理学更加强化了曹操为奸贼的观念,至于到南宋失去中原、偏安东南一隅时,在政治上统治者更不可能对过去占据中原的曹操大加赞誉。这时民间才兴起了曹操72疑冢之说,连带曹操的陵墓也无人维护、在意,逐渐荒芜了。上世纪80年代后,文物部门曾经对传说的曹操疑冢地区进行过文物征集、抢救发掘工作,并未发现曹操的所谓疑冢,更加表明了曹操疑冢的传说并非史实。(记者贺岩)

  推行薄葬:下葬时衣服带补丁

  曹操对自己的墓葬非常重视,他自己生前曾两次专门指定自己的安息之地,在他写的《终令》中明确地说“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而西门豹祠是当年百姓为治邺有功的西门豹修建的祠,郦道元曾经在《水经注》中对西门豹祠有过描述,但这座祠后来损毁了,后人又重建,宋代曾经立碑,考古人员根据宋代所立石碑推断出曹操所说的“西原”位置就是漳河岸边不远的高岗。

  安阳当地的测绘人员曾经专门对这处漳河岸边的高岗进行测绘,发现这处高岗比漳河河岸高12米,且符合曹操自己要求“不封不树”、土地较为贫瘠的状态。考古人员后来发现了一件重要文物——鲁潜墓志,上面明确记载了鲁潜墓与曹操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基本上可以推断出曹操墓相对准确的位置。

  专家表示,根据历史上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对曹操下葬时的描写,曹操当年下葬时候按照他自己“薄葬”的要求,一切从简。按照曹植当时的记叙,曹操下葬时身上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陪葬的大多是陶器,没有金银,甚至连自己常用的印绶都没有陪葬,而是仿制了一个。(记者贺岩)

  发丘摸金:曹操曾开创盗墓业

  此次曹操墓得以被发现,与盗墓分子活动猖獗有很大关系。这让人感到一丝讽刺意味,因为在近年来流行的盗墓小说中,都把曹操作为盗墓界祖师爷来看待,他在军队中专门设置了“盗墓办”——摸金校尉。

  昨天记者采访了《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天下霸唱表示,已经看到网上相关消息,也看了一些图片,因为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主张薄葬,所以他的墓肯定与汉武帝茂陵没法比,“看了一些图片,感觉跟窑洞差不多,也比不上十三陵。”天下霸唱称,至于所谓的曹操72疑冢只不过是民间的传说,比如《聊斋志异》里曾写过一个人游泳时发现了曹操墓的入口。

  至于曹操在军队中设立摸金校尉等职务,专门从事盗墓工作,天下霸唱说这并非虚构,而是有所出处,三国时代的陈琳,以及后来的鲁迅都曾在文章中提及此事。

  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中的陈琳在袁绍手下担任幕僚。袁绍与曹操作战时,陈琳曾经写过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后世一般都叫“讨曹操檄”。此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檄文的佳作,历来为人传诵,相传曹操本来头风发作,看到此文后惊出一身冷汗,连头疼都忘了。文中提到了曹操的盗墓生涯——

  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文中提到的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叫做刘武,曹操不仅挖了他的墓,还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职务。天下霸唱认为,发丘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师级干部,摸金校尉大约是团级。

  而鲁迅在《清明时节》中也写到“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此外,在清末杨守敬所作的《水经注疏》中也提到“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北京晨报 刘婷)
作者: 令狐冲    时间: 2010-1-4 22:37
不错的说 确实有点操之过急!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