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dx
时间:
2009-12-9 07:05
标题: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病变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再累及其他关节。近侧的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初呈梭状肿大,最后病变关节变成僵硬而畸形。病变还存在于心、肺、血管等器官。本病证候可交替复发或缓解。以青壮年多见,男女之比为1∶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现代西医学至今尚无特效疗法,多以综合治疗来控制病情,有一定效果。
在中医学中,一般倾向于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属于“历节病”的范畴。历节病一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亦属痹症。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记载,在古籍中,最早见于《素问•痹论》。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指出用艾灸痛处的办法治疗历节病,《针灸资生经》和《普济方》均设“历节风”专节,讨论针灸治疗。在明清医籍中亦多有载述。
应用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报道,最早刊于1955年[1]。从60年代开始,不仅观察例数大幅度增加,且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也作了较多的实践和探索。包括体针、耳针、温针及穴位注射等都有试用,有的还结合服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同时也发现,鉴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难治,并非所有方法均能奏效,如以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却全部无效[2]。另外,可能是诊断或疗效评定标准方面的原因,当时报道有效的,并未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如有人用耳针治疗本病,有效率达83.9%,但迄今为止,没有见到重复的报道。80年代以来,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大进展,并趋向于成熟。在治疗上,特别重视运用综合疗法,或各种刺激法同时应用,或针灸与中、西药物配合。在穴位刺激法上,一方面挖掘传统之法,如用温针、铺灸等,一方面开拓新的方法,如电热灸[3]、 头针等法。使疗效有所提高。据本文所收集的近二千例统计,其有效率在84.6~96.7%之间。表明针灸有较好的效果。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曲池、外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配穴:风池、合谷、血海、阴陵泉、太冲、八邪、八风。晚期加大椎、至阳、筋缩、大抒、曲泽、委中。
(二)治法
主穴必取,用意气热补法:针刺入穴位得气后谨守勿失,全神贯注于针尖,将针小幅度徐进疾退提插3~5次,以插针结束;然后用拇、食指朝向心方向微捻其针约180度,紧捏针柄,保持针体挺直不颤动,意守针尖,以意行气至病所后守气,使气聚生热。八邪、八风点刺出血,曲泽、委中刺络放血;余穴施平补平泻法。余穴施平补平泻法。早期患者留针20分钟,日1次;晚期患者留针4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66例,其中临床痊愈4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9%[1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1、上肢组: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组:阳陵泉、绝骨、解溪;3、腰背组:大椎、身柱、大杼、至阳、阳关、命门,或上述穴位之夹脊穴。
配穴:上肢加八邪、阳溪、中渚、手三里;下肢加八风、复溜、丘墟、照海。
(二)治法
注射药物为:追风速注射液(主要成份为: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或正清风痛宁(主要成份为青风藤提取物青藤碱)。
两种药液任选一种。根据病变部位,每次选主穴3~6穴,以5号齿科针头吸入药液后,快速刺入选定之穴位,得气后,缓缓推入药液,每穴注入0.5~0.8毫升。
配穴主要用于有下列症状者:关节有灼热感,指关节肿胀,触之不热,苔白,脉弦滑或数者。施以毫针刺,得气后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留针15~20分钟,在留针期间,间断予以运针。穴位注射和针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休息2~4周,再继续治疗。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受限关节活动进步,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恢复正常,恢复工作一年以上;显效:症状明显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恢复,能坚持工作;有效: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好转,实验室检查值有反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变。
共以穴位注射法治疗700例,按上述评定,基本痊愈95例(11.6%),显效244例(31.5%),有效384例(53.7%),无效23例(3.2%),总有效率为96.8%。发现,疗效与疗程有密切关系,病情短,未用过激素者,疗效较好,反之,则差[4,5]。
温针
(一)取穴
主穴:水沟、极泉、委中。
配穴:分3 组。1、上肢组:八邪、阳溪、曲池、阳谷、小海、天井、肩 Yu、肩 Liao、肩贞;2、下肢组:八风、解溪、丘墟、照海、申脉、昆仑、阳陵泉、秩边、环跳;3、腰背组:华佗夹脊。
(二)治法
主穴每穴必取,采用毫针刺,法如下:水沟,进针后行雀啄术,使局部针感强烈;极泉,将上肢举过头取穴,直刺,作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使针感向手指传导;委中,令患者平卧,直腿抬高约60度,直刺,亦作提插结合小捻转手法,使针感传导至足。行针1分钟即出针,不留针。
配穴之肢体穴,据病变部位症情,每次选择8~10对穴位,行温针法。于上午针刺。预先将艾条切成5厘米长。进针得气后,将艾条段套在针柄上点燃(注意从上端点燃),待艾条燃尽即去针。为避免烫伤,可用一圆形硬纸片,剪一缺口,套在针下面。
配穴之华佗夹脊穴,可在下午针刺,用1.5寸28号毫针,针刺时略斜向脊柱,深刺至有阻力感,并明显得气时,略略退针,每次选15对夹脊穴,两侧均用,进行排刺,留针15分钟。
上述针法,每日1次,配穴轮换进行,12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继续第二疗程,根据症情好转,可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28例,用类似前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4例(19.7%);显效200(37.8%),有效208例(39.2%),无效16例(3.3%),总有效率为96.7%[6,11]。
艾灸(之一:铺灸)
(一)取穴
主穴: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之督脉。
(二)治法
药物:斑麝粉(麝香50%,斑蟊粉20%,丁香粉15%,肉桂粉15%)1.0~1.8克,去皮大蒜捣泥500克,陈艾绒20
作者:
天上来客
时间:
2009-12-9 10:44
针灸还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错。
作者:
qaz8989
时间:
2009-12-17 14:26
谢谢楼主,以后这样的文章多发点.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