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针灸治疗红斑性肢痛症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dx
时间:
2009-12-9 06:52
标题:
针灸治疗红斑性肢痛症
针灸治疗红斑性肢痛症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肢端血管扩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的环境中,阵发性双侧指或趾端对称性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多累及下肢。发作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本病为少见病,多为男性患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清楚。现代西医学多使用热的脱敏及给予血管收缩剂等治疗,尚无更理想的疗法。
用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始见于1955年[1],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获效。之后,陆续有个案刊载。60年代初起,出现多病例观察的临床文章,除针灸外,还应用穴位注射、刺血等。70年代,耳针被引入本病治疗,发现耳电针与温针结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尽管本病为少见病,但仅八、九十年代来发表的临床文章(包括个案)就有10余篇之多,而有效率平均在90%以上。基本上表明,针灸是本病值得推荐的方法之一。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三阴交、昆仑、太冲。
配穴:内庭、行间、解溪、丘墟、中封、侠溪。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2~3穴,酌加配穴1~2穴。一般采取快速进针,得气后施提插结合小幅捻转之泻法,待出现较强烈的针感后,即行出针。体质较弱者,得气后予以轻度平补平泻法,留针10~15分钟。针柄上燃拇指大艾炷。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24例,用上法全部治愈[2,3]。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交感、神门;2、心、皮质下;3、心、神门。
(二)治法
每次取1组。可以第1组与第2组交替使用,亦可仅用第3组。据症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而定。均取双侧穴。探准敏感点后,将毫针速刺入,以不穿透耳软骨为度。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600次/分,电流强度以耐受为度,通电30~60分钟。每日1次。有条件者,可在睡前加针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6例。其中14例,治疗6~24次痊愈,2例治疗56次及106次痊愈。随访2~10年,均未发作[4]。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足十宣(或足部井穴)。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二)治法
据病变累及部位,取相应足十宣穴或井穴,如累及整个足跖部或足趾,则均取。足十宣和足部井穴可交替轮用。操作方法为,医者以左手拇、食指用力捏紧足趾,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点刺,挤出绿豆大血珠1~2滴。用消毒棉球拭净。如第1次刺血,症状未见减轻,可加一配穴。配穴用针刺法,针芒向下,进针得气,提插探寻,使针感传导至足,再施一进三退之透天凉手法3~6遍。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20例,结果痊愈19例(95%),有效1例(5%),总有效率达100%[5]。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上肢:华佗夹脊自C5~T7,曲池、外关;下肢:华佗夹脊L1~5、秩边、阳陵泉。2、上肢:八邪或上八邪(手背第1~5指掌关节后缘之间凹陷处);下肢:八风或上八风
上八风穴位置:足背第1~5趾跖关节后缘,两跖骨间。
(二)治法
第1组穴位针刺,秩边穴以75毫米长之毫针,深刺;馀穴用40~50毫米毫针,华佗夹脊略斜向椎体刺,馀均直刺。得气后,采用捻转泻法,运针3~5分钟,留针15~20分钟,隔5分钟运针一次。一般每次取1~2穴,穴位交替取用。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