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韩起《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系列全文连载版8
[打印本页]
作者:
龙猫
时间:
2014-10-22 17:53
标题:
韩起《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系列全文连载版8
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续七)
说手中的发力≠实战发力
有一个小伙子,他刚到我这来那会儿曾跟我说:“某某拳的力练出来是很厉害的。”他这话把我逗乐了,我甩给他一句:“天下哪一家拳术的力,练出来都厉害。”
从理论上说,天下没有发力不厉害的拳术,譬如大成拳以发力沉猛吸引人眼球,八极拳被日本人松田隆智夸为发力最霸道的中国拳术,等等。
不过,大家常常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这很厉害的发力,是指对抗中的发力呢?还是指非对抗中的发力?换句话说,在说手示范中那“咣咣”发得很猛的力,一旦到了实战对抗,是不是力道不减?还那么厉害?
我这人爱钻牛角尖,谁跟我谈发力我都要追问这个问题,去年宁秋离来北方教拳,我们俩见面时,当老宁提到某某人一拳把人从地下打到床上,我问:“他们俩是对抗吗?”老宁说:“不是,是说手。”
我和老宁都认为,说手就是说手,说手不是对抗,假打的说手和真打的格斗有天壤之别。而歹徒无赖是不跟我们说手的。
如果大家还承认练武术是为了真打,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说,有价值的发力必须是能在真打中发出的力,而假打(说手拆招)中的发力,不管它力道多么沉猛,只要不能使用,就没有意义。
八极拳有一个“十字力”,在用到“撑捶”和“顶肘”演练时,能发出很爆很整的力,加上震脚跺地,在不懂武术为何物的观者看来,着实有些吓人、让人一激灵。不过呢,这种“演练状态”下的发力,一旦用到实战,立马大打折扣,全没了演练时的威风。所以有人嘲笑八极拳是:“八极吓死人”(指看着吓人、不能打)。
八极拳如此,别的拳也好不到哪去。我一位练形意和大成的朋友前些时候跟我说:“发整劲是不对的,整劲就是拙劲。”肯定有人不同意我朋友的意见,这样的人整劲也许练得不错,可我告诉你,我朋友的整劲同样练得很好,他批评整劲,是从实战角度说的,用整劲打人其笨无比,速度慢。
如果发力只是为了给人看的,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指责“演练发力”。因为人家不想去格斗嘛。
如果发力是要用来格斗的,我们就不能回避“你练的这个力能不能打人”这样的问题。
“说手发力”≠“真打发力”——爱示范“空发力”的人,完事应该缀上这么一句,好让人心明眼亮。当然,你要是本来就糊涂,或者故意把爱好者往糊弄里整,那就另说。
脱离对抗的发力,会走向自我吹嘘
在发力问题上,武林走了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极其热衷发整力。在武林,发力,是被各家各派放在头顶的重中之重,别的东西可以不谈,发力不能不谈;技法步法可以不吹,发力不能不吹,而且开口都是发整力(或内劲),这其中又以“流行的老拳”吹得最邪乎,从哲学、宗教上找卖点,把发力往云里雾里吹。
另一个极端是:被大家以无限热情吹嘘的整力,在实战中普遍打不出来。
这就很不正常了。既然大家都说自家的发力好,甚至天下第一,你应该在实际对抗中打出来?为什么一打就变成泡沫呢?既然打不出来,它又怎么能叫好呢?该叫不好才对。
这两个一矛一盾式的尖锐对立现象,应该说是一戳一个窟窿,根本禁不起推敲。遗憾的是,很多练了十年没学会动手的人,他们仍然躺在梦里不愿意醒来。
因为不去琢磨,那第一个极端现象就造成很多恶果。恶果之一是,看不起拳击散打泰国拳之类的外国拳和非传统拳。而这看不起,头一项是看不起人家的发力,觉得那些拳发的都是局部力,档次低,跟武术没法比。武术的整体力才叫高明、高级。
这种看不起就叫没道理,因为你是拿武术“拳论、掌故、空发、说手”的发力,在跟人家的“实战发力”对比。这样的比较不对等、不公平,你贬低人家时手指着拳台实战,抬高自己时你搬出来“拳论掌故空发说手”,你也太不讲理了,要比较就应该两边都是实战状态,比各自的实战发力。公平的对比,才能比出真结果,比出真高低。
有人说:我们比较非实战下的发力行不行?但是,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武术发力是为了实战的,只有实战中的发力才叫发力,其它都是表演——拳论、掌故中的发力比表演更虚无缥缈,更不算数。
我们甚至可以说,就因为脱离实战对抗,武林才神吹发力,标榜武术发力比拳击散打高级(即产生第一个极端现象);也同样是因为不对抗,被吹得天下第一高级的武术发力,才普遍打不出来(即产生第二个极端现象)。
如果大家不信,去找武林朋友试试手,打打对抗,打的越多你越心明眼亮,看跟你对抗的那三十人、八十人,有谁能打出“拳论、掌故、空发、说手”里的整力神力。我相信,你一个也碰不到。
你可能会发现,独自练出来的整力,最怕在对抗中练出来的局部力(除非两个人体重相差悬殊)。
你可能会不由地想:局部力很好使啊,局部力也能一拳打垮人啊,局部力不像卖膏药的骗子贬低得那么一钱不值啊。
你这么想就对了,离出功夫就不远了。
擅长格斗的人不贬低局部力
与痴迷整力的人相反,擅长格斗的人对发力是另一种态度。
第一:擅长格斗的人不像整力痴迷者那样,你一提整力他就来情绪,嘴里滔滔不绝背拳书、讲故事。擅长格斗的人不这样。擅长格斗的人,都对发力有一个理性的态度,他们虽然也思考整力的问题,但决不会像信徒那样盲目地崇拜,尤其是你要是让他们把整力放到至高无上、惟此惟大的高度,他们绝对不干。
第二:擅长格斗的人在不崇拜整力的同时,还不贬低局部力。在对待局部力的态度上,他们同样与整力痴迷者有着鲜明的反差,譬如,整力痴迷者一听到“局部力”仨字,就会撇着大嘴,满脸地瞧不起。擅长格斗的人不然,他们很看重局部力,他们从不会认为局部力比整力档次低。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呢?原因在于,他们看待发力的角度不一样。擅长格斗的人是从实战使用的角度看待发力,整力痴迷者则是从“空发说手拳论掌故”的角度看待发力。
从实战的角度看发力,你就会以实战为标准,不管那力是整力还是局部力,也不管那力在理论上是最合理的还是不甚完美的,你都会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平台(也即实战)来审视。能够在实战中施展的发力,是好的、对的,留下来。不能用于实战的发力,则是不好的、错的,该删除或修改。把这个意思进一步解释就是:不能在实战中使用的发力,哪怕它在理论上再合理再完美,它也是错误的发力;而能够在实战中使用的发力,哪怕在理论上再不甚完美,它也是正确的。当发力的实战与发力的理论出现不协调时,该放弃的是理论的发力,而不是实战的发力——这一点做的最好的是拳击散打泰国拳等。
从“空发说手拳论掌故”的角度看待发力,很自然地,你会视“空发说手拳论掌故”为最高标准,这个做法也可以叫“以理论为标准”。这样的人不像搞实战的人,肯于把局部力和整力放在平等的水平线上来审视,这样的人不然,他们在实战之前,先就把局部力否定掉了。他们的做法也不难理解,审视既然是以理论为标准的,当然就无须实战了,只在理论文字上对比一下就完。如此来,那个在理论上远不如整力完美的局部力自然厄运难逃。
比较奇怪的是,坚持“以理论为标准”的人,往往不承认理论与实战之间会出现矛盾(事实是,理论永远与实战有矛盾),每当“在理论上无比合理的整力”被局部力打得惨不忍睹时,他们就以:“我功夫没练到”来遮羞,他们的老师也用“你功夫还欠火候”来解释实战的失败。
因为膜拜理论和说手,整力痴迷者放弃了对抗训练,日复一日地重复“从理论到空练、再理论再空练”的程序——流行的老拳不都是这么练的吗?
因为奉行实战永远是对的,擅长格斗的人走的是“实战监督理论、实战修正理论、实战升华理论”的路子——几百年、上千年前的中国拳术及拳击散打泰国拳都是这么练的。
不同的“发力观”,不用说,会影响到具体的训练,由此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训练方法——这首当其冲,造成了不同的发力技术,因为发力总是要借助某种技术动作来发的(限于篇幅,这个问题下次再谈)。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