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希望八极拳在长发扬光大
[打印本页]
作者:
dongenliang
时间:
2014-10-9 10:03
标题:
希望八极拳在长发扬光大
7日,市长公开电话接到了长春市八极拳协会的一位成员的电话,对方说,长春市是八极拳的第二故乡,而现在却很少人关注,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多关注八极拳。记者通过市长公开电话服务系统获得此消息之后,立即产生了疑问。“什么是八极拳?八极拳和长春又有什么关系呢?”
8日,记者找到了长春市八极拳研究会会长孙生亭。孙生亭告诉记者,拳谚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其意是
太极拳
沉稳而善守,八极拳刚猛而善攻。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太极拳的中国第二大传统武术。八极拳强调强身健体,举手投足凌厉生猛,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性格。长春市是八极拳的第二故乡,但在这座拥有3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坚持练习八极拳的却只有三四千人。
“目前长春八极拳的现状与第二故乡这个名称不符。作为八极拳的传人,我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八极拳,把长春八极拳发扬光大。”孙生亭说。
周馨武在长春开武馆
传播八极拳
据孙生亭介绍,“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八极拳的溯源问题至今仍颇具争议,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清朝雍正年间,河北沧州孟村人吴钟受业于自号为“癞”和“癖”的两个云游道人。其后,吴钟凭借道人所传武功,三进三出少林寺,寺中众多暗器无一伤其毫发,自此始成民间第一位八极拳高手。其后数百年,八极拳门下的传奇人物屡见不鲜,例如“神枪”李书文、“中南海保镖”李健梧、台湾“大内八极总帅”刘云樵、“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等。
1932年“神枪”李书文的徒弟霍殿阁随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来到长春,当时溥仪及其宫廷护卫人员均随霍殿阁习练八极拳。上世纪30年代八极拳尚不外传,因此习练的人很少。1934年,霍殿阁的师兄周馨武从沈阳来到长春,在东三马路附近开设习练八极拳的场子。1959年,周馨武去世后,东三马路场子传给了霍殿阁的侄子霍庆云。长春市老一辈八极拳师多出自东三马路的场子。因此,在长春有霍殿阁给长春带来了八极拳,周馨武在长春传播了八极拳之说。
经过80年的变迁,习练八极拳的人由上世纪30年代初的数十人发展到数万人。因此,长春又被称为八极拳的第二故乡。
八极拳研究会会长
担心八极拳失传
今天,长春八极拳在传统上仍保留着原始拳种的特点,但经过一代老拳师们的发展、完善,又赋予了长春八极拳新的含义、新的内容。
长春市八极拳研究会秘书长杨忠林介绍,长春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核心。六大开,即顶、抱、单、提、胯、缠;八大招,即人体的头、肩、肘、手、胯、膝、足、尾等八个部位。八极拳讲究近身短打、硬打硬开、以打为开,所以也称“开门八极拳”。器械包括六合枪、夜战刀、纯阳剑、行者棍等。
“目前除长春市武术协会有一个专门练习八极拳的场地外,几乎没有第二个专门传授八极拳的地方。”杨忠林说,前一段时间,研究会成员在长春各地调查,发现长期练习八极拳的人越来越少,在这个有300万人口的城市里,真正坚持练习八极拳的仅有三四千人。
“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八极拳,愿意练的人也越来越少。我担心随着老一辈拳师的离开,总有一天长春八极拳会失传,我们第二故乡会名存实亡。”孙生亭对长春八极拳的现状表示担忧。
老拳师想为八极拳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生亭表示,中国人有句老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练武之人大都争强好胜,具有很强的荣誉感。而且,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拳种繁杂,每个门派,每种拳术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对别的门派和掌种往往有一种鄙视和排斥。这大大制约了中国武术的交流与提高,也影响了整个武术界的形象。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促进武术的大融合,对八极拳来说也是如此。但现在八极拳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正规比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孙生亭表示,虽然现在民间练武的人很多,但武术分成多个门派及129个拳法,没有具备统一的修炼体系,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脱离,且宣传方面也落后。长春市八极拳研究会的宗旨是整理研究、弘扬传承八极拳,追求八极拳发展的多元化路径,以及对八极拳发展的历史性、当代性和未来性价值的利用和开发。
孙生亭说,目前他正编写一本长春八极拳方面的书,把他多年来整理、研究的与八极拳有关内容都呈现在书里,为长春八极拳的发展做贡献。
“我还打算为八极拳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希望八极拳文化在发扬的同时得到完善的保护。”孙生亭说:“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有很多事做起来都感到力不从心,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八极拳,把长春八极拳发扬光大。”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