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陈王廷《长短句》的太极人生观 二
[打印本页]
作者:
cjgczl
时间:
2014-6-11 11:47
标题:
陈王廷《长短句》的太极人生观 二
陈王廷《长短句》的太极人生观 二
首先就是道家或者说道教的思想在中国社会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人们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产自中原的儒家只关心社会伦常、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道德实践升华转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他们“敬鬼神而远之”,缺少探索自然和生命奥秘的兴趣。先秦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属于江汉流域的荆楚文化,是在中原文化扩张影响下急速进入文明时代的。面对中原文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成果,他们怀念昔日与自然同一的“混沌”生活,旨趣上偏重于世界万物的起源、构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往的社会模型是“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释氏的佛教则又否定社会生活价值将精神引向虚幻的彼岸世界以排遣人生的苦闷和死亡的恐惧,而道教的炼丹、符水疗疾既符合了上层统治阶级长生的欲望又符合下层穷苦百姓解除病痛的现实需求,体现了道家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再就是道教是包容性的宗教,上溯远古兼综百家是多种文化的产物,同时晋和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诸如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道教活动家和理论家。道教少排他性多包容性包罗万象贯彻九流,吸收儒、释的许多思想,符合了中国人多神崇拜的信仰特质。清末儒生陈铭珪入道广东罗浮山酥醪洞主,他在《长青道教源流》中说:全真道“其逊让似儒,其勤苦类墨,其慈爱似佛”,对道教的包容性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道教的教徒少在历史上从未超过几十万人,但道教与中国文化、民族性格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诚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的真正力量不在政治不在教团组织和信徒人数而在思想文化。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并非道教徒却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这既是中国文人的特点又是我们研究中国文人的一把钥匙。比如《黄庭经》,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手书,宋朝大文学家苏轼也手书过,宋大诗人陆游曾写道:“白发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三、《周易》的阴阳及陈王廷的太极人生观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周易》分经、传两部分,经上、下两篇,包含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辞及爻辞。传十篇称为“十翼”,“十翼”又称《易传》是对于经的解释。多数学者认为《周易》出于西周初而《易传》则产生在战国时期。《周易》上、下经六十四卦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以阴阳的错综变化表现对立统一的种种现象。《易传》则揭示了自然、社会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本体论和以“刚、健”为宗旨的人生观。我们讲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主要是指其文化和哲学内含,就理论渊源而言当源自《周易》。《周易》的核心是阴阳消长互变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周易》的《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谓之道”,又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的阴阳是天地未分的整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太极阴阳消长互变的哲学理论反映在一生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的陈王廷身上,就必然形成太极人生观。我们从陈王廷这首《长短句》中,可以看出《周易》的阴阳学说及陈王庭的太极人生观反映的是何等淋漓尽致!
陈王庭经历了明末的战乱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走进了基于穷苦百姓白骨之上的“康乾盛世”。官场腐败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通病,买官卖官贿赂公行,而陈王廷以其博大的易学、道家的思想和独有的太极人生观看透官场看破红尘。他“参透机关”笑那些“万户诸侯”,“不如俺心中常舒泰”。《长短句》中写道“闷来是造拳,忙来是耕田”,一个“闷”字一个“造”字,十分贴切的反映了陈王庭晚年继承家传拳术,导以阴阳及道教吐纳之术编创太极拳的事实。以“造拳”为乐事,也正说明陈王庭是用太极人生观来对待人生的苦与乐。
陈王庭的《长短句》其意义更主要的并不在于他的文学价值,而是作为太极拳鼻祖陈王廷生平的有限资料,我们可从中发掘出内含的《周易》阴阳学说、道家的影响及折射出太极人生观的熠熠光辉。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太极历史人物研究太极文化,无疑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郑州陈氏太极拳馆 政六街馆 www.tjczl.com 转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