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濒危失传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
[打印本页]
作者:
RobLee
时间:
2010-5-20 13:25
标题:
濒危失传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
太极拳在我国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衍变,发展成许多流派,杨氏太极拳就是其中一支流派。杨氏太极拳按传承关系大致分为:杨露禅拳架、杨班侯拳架、杨健侯拳架、杨少侯拳架、杨澄甫拳架、府内派拳架;拳架又分老架太极拳、传统架太极拳、健身架太极拳;细分起来又有大架、中架、小架和中平大架的区别。其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杨澄甫晚年的定型架拳架,它是总结了杨氏祖孙三代的拳架特点最终定型。然而,杨家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出杨家太极拳早期风格特点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因传人较少,练者廖廖,已是当今社会上罕见的老拳架,处于濒危失传的境地。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简称“杨氏中平大架太极拳”,是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所创,迄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来的查寻考证,笔者至今没有见到任何文字记载,也没有见到盘练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友。
一、太极拳的源流及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渊源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原理,故名。清人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一书,此为“太极拳”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①由唐代(8世纪中期)许宣平所创造;②宋微宗时(12世纪)武当山丹士张三峰夜梦玄武大帝授拳,创造了太极拳;③元末明初(14世纪)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④明初陈卜所编;⑤明末清初(17世纪)的陈王廷所编。后经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研究证实,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为陈王廷。陈王廷为陈氏第九世孙,文武兼备,是一位很有创见的武术家。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来源有三:①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吸收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如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被称为“内功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如太极拳要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打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为杨露禅,名福魁,号禄禅,河北省广平府永年县人。杨露禅幼年酷爱武术,始学洪拳,后去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习陈氏太极拳,历时18年才学得陈家太极拳的真传带回永年。杨露禅回到老家后以授拳为业,并对陈氏太极拳进行了改进,创造了杨氏太极拳。杨露禅生有三子,长子名锜,字凤侯,早亡;次子名钰,字班侯;三子名监,字健侯。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悟性极高,吴图南所著《国术概论》中讲:“露禅有三子……皆获盛名。而三人之中,班侯独得其全”,受到武术界的一致推崇。杨班侯自幼随父学习太极拳,功力过人;又从武禹襄(武氏太极拳创始人)读书,学习王宗岳太极拳拳理及武氏有关著作,技艺大进。杨班侯不但继承了其父创编的杨氏太极拳,并且根据自己所学王宗岳太极拳拳理及武氏有关著作而获得的知识,结合杨、武两家拳学之精华,创编了与众不同的,在杨家太极拳拳种里独树一帜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是杨家太极拳拳种里少有的功夫架、技击架。
杨班侯二十岁后,进京助父教拳,将这套杨班侯一百零八势太极拳传给了张策。张策学成后传给他的管帐先生王竹坡。王竹坡七十三岁(1959年)时,在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公园授拳,将这套拳传给了张怀堃。
听我师张怀堃讲,他学拳纯偶然,他那时候二十多岁(1959年),因为出工伤(腰椎骨裂伤),在家休养,听说陶然亭公园有教太极拳的,能治腰病,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此跟从王竹坡学习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王竹坡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在教拳时,拳架中的高难度动作,比如顺水推舟、玉女穿梭、高探马等一些拳势,照样做得工工整整、规规矩矩,一点儿也不含糊,由此可见王老太极功夫之深。
张怀堃历时3年,学成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
二、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套路内容由起势、主要拳势动作、过渡拳势动作、收势,共108势、300多个拳势动作组成。
主要拳势动作名称(拳谱)内容如下[过渡拳势动作名称(拳谱)略];
起势
第一趟
1、揽雀尾;2、单鞭;3、下势穿掌;4、提手上势;5、低手下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右左搂拗步右手锤;14、顺水推舟;15、抱虎归山;;16、上势揽雀尾;17、单鞭;18、肘底锤;19、金鸡独立;20、倒撵猴;21、斜飞势;22、提手上势;23、低手下势;24、白鹤亮翅;25、仙人指路;26、海底针;27、闪通臂;28、抱虎归山;29、翻身撇身锤;30、上步撇子锤;31、搂膝栽锤;32、搬拦锤;33、如封似闭;34、单鞭。
第二趟
35、左右云手;36、单鞭;37、高探马;38、右分脚、;39、左分脚;40、转身踢脚;41、搂膝栽锤;42、抱虎归山;43、翻身撇身锤;44、上步撇子锤;45、搂膝指裆锤;46、如封似闭;47、打虎三锤;48、举步错垂;49、双峰贯耳;50、转身蹬脚;51、搂膝踢脚;52、搂膝现掌;53、抱虎归山;54、上势揽雀尾;55、斜单鞭;56、左右野马分鬃;57、单鞭;58、玉女穿梭;59、搂膝栽锤;60、搬拦锤;61、如封似闭;62、单鞭。
第三趟
63、里云手;64、单鞭;65、下势穿掌;66、金鸡独立;67、倒撵猴;68、斜飞势;69、提手上势;70、白鹤亮翅;72、仙人指路;73、海底针;74、闪通臂;75、抱虎归山;76、翻身撇身锤;77、上步撇子锤;78、搂膝栽锤;79、搬拦锤;80、如封似闭;81、单鞭。
第四趟
82、开合云手;83、单鞭;84、高探马;85、白蛇吐信;86、转身单摆莲;87、左右搂膝摆莲脚;88、右进步栽锤;89、左右搂膝摆莲脚;90左进步栽锤;91、退步撇子锤;92、进步撇子锤;93搂膝栽锤;94搬拦锤;95、如封似闭;96、单鞭。
第五趟
97、蛇形云手;98、单鞭;99、下势穿掌;100、上步七星;101、退步跨虎;102、转身双摆莲;103;弯弓射虎;104、上步撇身锤;105、进步搬拦锤;106、如封似闭;107、左右采挒手;108抱虎归山。
收势。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架势低沉稳健,结构严谨,简捷明快,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劲势浑厚,实战性较强,它亦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融健身、养生、功夫、技击于一体,很适合年轻人既健身养生,又追求功夫、技击的需要。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之所以称为中平大架太极拳,是因为此拳在盘练过程中,承上启下、衔接转换的动作中,既有中架子的步法,也有低架子的步法,要求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呈150度左右和90度左右之间兼容转换衔接,以沉身坐腿、架势低沉、步幅宽大、四平坐马的步法较多,所以称为中平大架太极拳。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盘练过程需走五个来回(趟),运行过程是四十五分钟左右,随着盘练者的功夫逐渐加深,盘架动作的速度还会再缓慢一些,能达到九十分钟以上。在盘架过程中,要求盘练者从起势开始就得“一身备五弓”。所谓五弓是两膊弓、两腿弓、腰脊弓,总称五弓。一身备五弓要贯穿整套拳架的始终。拳势运作过程中,要求盘练者以腰为主宰,拧裹钻翻,螺旋缠绕,起落开合,阴阳相对,抻筋拔骨,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每一势承上启下、衔接转换的动作要体现出上盘虚、下盘实、中间活的轻灵沉稳,舒展圆活,内外相合,力贯四梢、五弓合一的浑厚劲势。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与其它杨氏太极拳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几乎所有的拳势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一起一落。拳势中的起落又有垂直起落,旋转起落的分别。起落之势有拧裹钻翻、螺旋缠绕;起落之中有阴阳、开合、伸缩、吞吐、刚柔;起落之时有先起后落、有先落后起、有大起大落、有小起小落。这一落是阴、是合、是缩、是吞、是柔;这一起是阳、是开、是伸、是吐、是刚。这一落如张弓,是蓄劲;这一起似放箭,是发劲。正如武禹襄所说的“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在拳势动作运行上,保持了实脚转身拧胯(转身捋、转身大捋),蹲行步(顺水推舟、如封似闭),拧胯转腰盘腿(高探马、玉女穿梭),闪步发力(闪通臂、上步挤),转身发力(转身蹬脚、转身扑虎)等一些杨家太极拳早期所原有的独特练法。有杨班侯的《****劲》为证:“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
这套拳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锤法多:有搬拦锤、肘底锤、翻身撇身锤、上步撇子锤、搂膝栽锤、搂膝指裆锤、打虎(三)锤、举步错锤、进步栽锤、退步撇子锤、进步撇子锤、上步撇身锤、进步搬拦锤共十三种锤法。有诗描述“撇身锤(包括撇子锤)”:撇身锤来变化多,打开胸怀走无路,两手缠绕走连环,反侧阴阳人难逃。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是功夫架,而其中最吃功夫的拳势是倒撵猴。倒撵猴一势有两种练法。一种是直接连续退步做倒撵猴的动作,反复做九个;另一种练法最吃功夫:一条腿抬起向前平伸,脚尖朝前,另一条腿独立支撑在原地起落两次,再退步做倒撵猴的动作,起落两次退一步算是一组,如此反复做九组。这套拳路,须盘完一趟左边,收势后再盘一趟右边,也就是正练和反练,左右都盘完了,才算是一整套拳路。
三、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师承传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拙文着重叙述的是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师承传授是笔者根据张怀堃口述整理,凡是与杨班侯系列拳架相关,但与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无关的太极人物,均不予赘述)
杨露禅(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班侯(杨氏太极拳传人,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创拳人)——张策——王竹坡——张怀堃——梅永顺。
第一代:杨露禅(1799——1872)
第二代:杨班侯(1837——1892)
第三代:张策(1866——1934)
第四代:王竹坡(1886——?)
第五代:张怀堃(1937——)
第六代:梅永顺(1958——)
杨露禅 (1799——1872),名福魁,号禄禅,河北省广平府永年县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艺高强,有“杨无敌”之称。杨露禅生前没有留下具体的拳技资料,其拳势和教法后人知之甚少,传世的“杨露禅老架”,据说是得自杨露禅晚年亲授,其特点是每一拳势有左就有右,两翼兼顾,势法也较为紧凑。杨露禅老架现已罕见。
杨班侯(1837——1892),名钰,河北省广平府永年县人,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创拳人。杨班侯自幼随父学习太极拳,又从武禹襄读书,功力、技艺过人。杨班侯个性刚烈,又欠忍耐,每与人较量,出手不留情,对同门及从学弟子,也往往随意发劲,使学者难以忍受,故其技艺虽强,但入门弟子不多。
张策(1866——1934),字秀林,河北省香河县人。张策自幼从张大相学少林拳,又从杨露禅习太极拳;杨班侯进京后,继随杨班侯习练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拳;后又拜通臂名家王占青为师,尽得其术。张策擅长“风云通臂拳”和“通臂大枪”,有“臂圣张策”之美誉。张策一生收徒颇众,其中佼佼者有张喆、张约、李振海、张云门、韩占鳌、吴图南、刘树义。
王竹坡(1886——?),河北省香河县人。王竹坡从张策学得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王竹坡不是张策的徒弟,是张策的管账先生。张策对王竹坡授艺是同乡说拳,不存在师徒关系。王竹坡1959年(73岁),在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公园公开授拳,当时的学员最大年纪者70岁,最小年纪者50多岁,所习练的是八十八势太极拳,因为张怀堃年轻(20多岁),且又是为治疗腰病,王竹坡便将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传给了张怀堃。
张怀堃,1937年出生,北京市人,学于王竹坡。1980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公园授拳,当时学员大约有二十几人,笔者亦在其中。因为此套拳架架势低矮、步幅宽大,不少人因为吃不了苦而渐渐离去。笔者始终坚持跟随张师学习至今,尽得张师衣钵。
梅永顺,1958年出生,北京市人,自幼习武,练过华拳、二路华枪,1980年跟从张怀堃习练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擅长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在盘架上颇有一些体悟与心得。没有传人。
四、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主要价值
搏击技术意义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架势低沉稳健,结构严谨,简捷明快,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劲势浑厚,通过抻筋拔骨,内外相合,力贯四梢,五弓合一,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等独特的盘练形式,练出整体劲、弹簧劲等各种太极劲。
在搏击中,与对方一搭手就即五弓俱备,源动腰脊,周身劲整,“机由已发,力从人借”,弧行走化,直线发劲,蓄发相变,滔滔不绝,所谓“全身都是拳”,“全身处处皆太极”,讲究“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引进落空,力由脊发,掷人于一丈之外。想当年,杨班侯就是以其独特高深的太极功夫击败对手,誉满京城。
健身养性
太极拳具有健身强体、防疾祛病、养性怡情、益神、娱乐的作用,盘架时要求周身内外松静自然,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盘架时可以兴奋思维、活跃情趣,长期坚持可以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太极拳运动,可以使人体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总有一种脱胎换骨、美不胜收的感受。实践证明,太极拳对防治各种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明显作用。尤其是杨班侯一百零八十中平大架太极拳,以腰为轴带动四肢百骸运动的动作很多,腰胯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很适合腰部损伤的人和腹部疾病患者作为康复医疗运动进行习练。也由于这套拳架运动量大,架势低沉,沉身坐腿,步幅宽大,对于身体肥胖者,可以起到一定的减肥之功效。
历史文化价值
杨班侯太极拳拳理来源并尊崇我国传统的“阴阳”理论,如杨班侯太极拳九诀中的第七诀“阴阳诀”讲:“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把我国的阴阳刚柔理论引进到太极拳术中,对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太极拳在练功上讲究“行气”、讲究呼吸方法的科学性,有别于洋人追求的所谓“更高更快更强”的无氧代谢呼吸法、死拚人生理极限,而追求身心放松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并把“阴阳”运用到太极推手竞技中去,主张“不打阴,不打阳,专打阴阳两不离”。在发力上,既讲求“点”上的爆发,还讲求力道的绵绵不断,符合人体的系统平衡原理。
太极拳拳理符合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原理。如杨班侯太极拳九诀中的第五诀“虚实诀”讲:“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虚实在,实实虚虚攻不空。”在口诀中讲行拳要领,把古代辩证法的“虚实”法则引进太极拳理论中,颇具哲理。
社会和谐价值
杨班侯太极拳,亦可以做为个人运动,也可以做为群体性运动。练拳之余,几位拳友互相推推手,交流个人练拳的体悟与心得,从而提高技艺,提高习拳兴趣,还可以以此增进友谊,对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益处。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练内功练外形的运动量大,出功快。如果用于武警训练课目,可以减少出勤中的不利因素。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人们,通过习练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在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等方面能有很大的改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在盘练中,虽然动作缓慢、松柔,但是,盘练者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细胞组织、血液循环却非常活跃,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五、结束语
现在,社会上虽然也有习练一百零八势太极拳的拳友,但他们所习练的不是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而且,彼此之间的练法也不一样。因此,为了避免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这一稀有老拳架势失传,而给中华民族太极拳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拯救!!!
笔者曾在2004年第8期和2006年第12期的《武魂》杂志上分别发表了“杨式中平大架太极拳拳谱”和相关文章,旨在向读者朋友宣传介绍、认识了解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并借以弥补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在中国太极拳史册上没有文字记载的空白。“杨式中平大架太极拳拳谱”,现已被收录在余功保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太极拳辞典》里面。
随着笔者对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太极拳不断地研究、体悟,总是感觉到以前所写的两篇拙文有些缺欠,而今日所撰拙文,则是对以前的两篇拙文更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通过对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所作的叙述,足以告诉人们,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太极拳是武术,是功夫,得须从小练起,从年轻时练起。强国富民,抵御外侮,需要强硬的人民身体素质,但愿年轻的朋友们加入到太极拳习练者队伍中来,强身健体,以良好的身体素质,投身到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强大队伍中去!
作者:
yome
时间:
2010-6-28 19:04
谢谢楼主无私奉献
作者:
hock
时间:
2010-7-12 22:20
谢谢无私奉献
学习了
作者:
13272208149
时间:
2012-8-11 13:35
谢谢楼主的无私讲解,我正在为学什么太极拳而苦恼呢
作者:
125267994
时间:
2014-7-19 15:59
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