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侠的沉思 [打印本页]

作者: holmesk    时间: 2007-12-4 17:09
标题: 侠的沉思
侠的沉思
侠的沉思——时代的悲歌
从先秦的史书及《史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关于刺客、游侠的传记。侠,一个个带有神秘气息的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人间传奇,在中华这片神气的土地上演进着,在广大人民心中铸成矗立着的、不倒的高大形象。他的压抑使我们窒息,他让我们感到敬畏,他让我们认识了崇高。是他,让恶人们闻风胆寒;是他,帮助危难者度过难关。究竟什么是?他们从那里来?为何而来?又将要到哪里去?至今尚有人言“千古文人侠客梦”。侠,给了社会太多的思索。<BR>一、        关于侠的起源
1、究竟什么叫“侠”?让我们随前辈们从语言文字方面进行研究。
《说文》:“侠,俜也。从人夹声。”<BR>段玉裁注释说:“《经传》多假侠为夹,凡夹皆用侠。”
据以上论述,“侠”字应来源于“夹”字。而“夹”又与“甲”音近,在古书中常常通用。由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推断:
(1)、“侠士”一词本来自“夹士”。
(2)、“夹士”一词又来自“甲士”。
         也就是说,侠——“侠士”这个名词,语源实际上是来自“甲士”,带甲之士,亦即武士。○1<BR>同时,上引《说文》释“侠”为“俜”(读ping)。再看《说文》:“俜,侠也。从人,从甹。”“甹,侠也。”那么,怎么理解“俜”呢?<BR>段玉裁《说文注》中有一条释义:“今人谓轻生曰俜命,即此俜字。”“俜命”之俜,今字记作“拼”。由此我们首先可以知道:侠者,拼也。也就是说,“侠”在古语中意为“拼命之士”。从语音上我们又可以发现,“俜士”即“兵士”,持刀搏命之士。○2
       综上所论,由“侠”字语源,我们可大致推出“侠”的起源。侠士,古义即甲士、兵士、武士。那么,所谓“游侠”也就是“散兵游勇”,即不入编的、有自由身份的武士。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之际,西周封建制度解体,是一个自由武士阶层兴起的时代。侠与儒,共同组成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社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阶层——“游士”。
       对“侠”的细致了解,我们可参考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游侠列传》中的论述:“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於世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索隐】:上音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2、大天大地,载育英雄。
         古来乱世出豪杰。侠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出现之后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行侠仗义,持高节,爱名誉,为他人献身,也为自己作为一个侠者立名。一个显然的事实是,政治清明、世道祥和的时代,并不需要侠。而自古游侠繁衍不绝,这一特殊社会人群历代有之。对广大范围内的民众而言,受强权的摧残,恶势力的挤迫,以至尊严遭到戕害,生存变得困难,乃至几乎失去生存的希望,是导致他们中有些人奋起为侠,更多的人在心底给予侠者以同情与期待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在心底里对侠的同情与期待,又反过来刺激和鼓励一些人义无返顾地步入侠的行列,为博取更大的名声而奋斗。正如明人陈子龙所说:“人心平,雷不鸣;吏得职,侠不出。”吏治的昏暗,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侠正是见不得这种背景下的恃强凌弱、贪赃枉法、公行无忌的现实,愤起代天下人厉行公道,主持正义,使善良的人们得申冤气,暴豪之辈有罪难逃责罚。由于他们为了“正义”这两个字,敢于抗击强暴,不畏权势,得到了大多数普通人的敬重。因为这敬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得以存在下去。所谓热血养义士,时势造英雄。究竟是这一腔热血搏传与乱世,还是着纷乱时世激荡起侠者的热情?请翻开历史,让我们走近那些快意世间的倔强的灵魂,在宏大的天地间,在厚重的传统的垂视中去仰视侠所建器的高尚人格。
        3、“因花想美人,因酒想豪侠。”侠,抑或豪侠、伉侠、气侠、节侠、壮侠、健侠、粗侠、轻侠甚至凶侠,都可见其极端的气质和性格。那种普遍性的性格外倾和自我扩展、血气刚烈、躁狂偏激、率直冲动,几乎构成了他们气质的枢纽和核心。他们有如少年的天性、勇武而纵情于世,乃至年老仍不忘当年的美好回忆,维护自己当年的习惯,对外界有敏感而激烈的反应。他们一旦付诸行动,就会成为主流社会规范的背离者,也就会遭到政治上的严酷打击。而侠就是在自身与主流政治的夹缝中存活着的。他们的整体气质,决定了侠世界稳定与变化的统一。
       当然,侠的气质才性的生成还要依托于其诞生的环境、地域民风的熏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博丹《论国家》中指出:“某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决定于这个民族赖以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民族生存环境和人口分布也都对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古代先民英雄崇拜的集体心理遗寸或时代的呼唤,都孕育了侠。民族的文化催生了侠者并养成其独特的人格。○3
        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1、“江湖”属于“侠客”,或者说,“侠客”只能生活在“江湖”之中。
       江湖与侠客的这种必然联系,蕴涵着游侠作为中国文化特产及武侠小说作为中国小说类型的某些基本特征。○4<BR>“处江湖之远”,其中,江湖隐然有与朝廷相对的意思。然而“江湖”虽远“庙堂”,却并非反“庙堂”。江湖豪侠有别于绿林好汉,他们“以武犯禁”,却无意于推翻政权,而是以独立的个体、以个人意志和力量对抗整个社会的黑暗。可以说他们是只解决眼前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形态。而这种立竿见影的功效也另屡经坎坷、倍尝世味者深深感叹人间侠士的可贵。
        2、江湖之外也有一些侠义之士。早在先秦的史书中,就出现过孟尝君门下弹铗长歌的冯谖,公然挑战秦王的唐睢,慨然赴难、热血酬知己的聂政等勇士,无疑都成为后世侠义的先驱。可是这些人物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往往成为服务于政治家的工具。也就是说他们尚未在人格中建立独立的“自我”。《史记》为游侠作传,没有使用“江湖”这个词,不过从“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不难想像秦汉间游侠的身份及活动范围。有的更是“亡命江湖”,如郭解。司马迁对“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游侠给予高度的评价和击打的同情,尤其对其中社会地位低下的布衣之侠更是赞不绝口,认为其功业足可与人间“贤豪”相提并论。<BR>游侠作为平民中最自由的人,打破了国家强制地限定的人身束缚。他们浪迹与“江湖”,官府却奈何他们不得。他们扶弱济贫,抱打不平,依靠武力横行天下。得财分于天下,天下有难他来解之。这种侠义之行既为他们在广阔的江湖中赢得了朋友,也赢得了到处可以寻觅掩护的避难所。折实游侠之所以能超越于世俗的政治和法律之上的社会条件。○5
       3、社会中众多游侠的出现,必然以为着社会内部出现一个隐秘的第二社会,它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是侠在行事时可以超越于世俗的法律、道德和舆论的评审之上。○6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侠在本质上不可避免的两重性。当其恪守替天行道,济困扶危、行仁仗义的侠义价值原则时,这个秘密社会的成员可以称作“侠”;反之,则是武装的流氓甚至强盗。“黑社会”的变质、结社等远离了侠的江湖。<BR>时代呼唤着侠,而时代又在将侠扼杀。所以他们只能隐藏在公开社会下的一个邮资机的语言、信仰、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的秘密社会,并对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生深远的影响。<BR>作为对于社会中普遍不公正的一种补偿和对抗物,侠满足于人民的梦想和呼唤,还需忍受着反对派的鄙视及统治者的扫荡,高唱着英雄主义的悲歌。<BR>游侠对统治阶级的威胁和折冲力量,使整个人性的侠往往很难有美满的结局,或亡命天涯,或隐居。侠的深层结构上,体现了古代皇权社会中作为弱小的个人在强大的社会恶势力面前的抗争梦想和悲剧性处境。
           有统治者的非正义存在,便有侠的降临,也可能会有悲剧;有悲剧,但还是会有侠!注释:<BR>①《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辨》之《武侠文学流源研究》,(原载《文艺争鸣》1988年第2期)何新著,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BR>②同①。<BR>③《侠的人格与世界》,汪涌豪、陈广宏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BR>④《陈平原自选集》之《江湖与侠客》,陈平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BR>⑤同①。<BR>⑥同①。
作者: 渤海大虾    时间: 2009-11-8 17:10
好贴啊!我顶~ 啊!
作者: 绿色百合    时间: 2010-7-7 20:52
今天拜读了,好!!!
作者: yejunysys    时间: 2010-8-12 09:10
讲的太好了,可呵!!!!
作者: lingkongyiyue    时间: 2010-8-23 23:35
哈哈 真是有点意思
作者: zozowang    时间: 2010-11-6 08:06
谢谢楼主分享,太精彩了。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