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余辉——明清篇
88.大明开国头号元勋——徐达
徐达(字 天德,1332-1385)中国明朝开国将军
徐达是明朝开国战争中的头号元勋,他是苦大仇深的农民兄弟出身,对元朝的统治早就不耐烦了。这位农民兄弟生得大高个,高颧骨,全身散发着刚烈勇武的气魄,一看就是热血好男儿。
朱元璋参加郭子兴起义军后,22岁的徐达前往投奔,朱元璋攻打定远时挑选部将时,徐达成为第一个入选者,此后逐渐成为朱元璋最信任和最得力的战将。徐达协助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占南京,开拓江南,先收拾自称大汉皇帝的军阀陈友谅,再去灭自称吴王的军阀张士诚。在鄱阳湖之战中,徐达身先士卒,带头冲杀,击败了陈友谅的前锋,还俘获了一只大战舰。攻打张士诚时徐达担任大将军(副将军为常遇春)0,他把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尽数拿下,俘获了张士诚和他的25万部下。
在北伐元朝的大战中,徐达依然担任总司令(征虏大将军),指挥明军连续席卷山东、河南,在太原击败了当时元朝最强悍的名将王保保,最终攻克大都(北京),摧毁了元帝国在中原的统治。明朝初年,徐达还多次率军远征漠北,与元朝残余力量作战,虽然在其中一次战役中被王保保打败,但因为他的功劳大,朱元璋没有惩罚他。
徐达这位农民出身的将军治军严格,虚心好学,谦逊俭朴,对钱财美女都没有兴趣,受到世人的尊崇,也极受朱元璋赞赏,在朱元璋建立功臣庙中,徐达排行榜首。奸臣胡惟庸当上丞相后,想和作为军方头号代表人物的徐达拉关系,但徐达特别鄙视此人,没有搭理他。于是胡惟庸就收买徐达的守门人让他暗害徐达,这个守门人还算有良心,揭露了胡惟庸的阴谋。后来徐达经常对朱元璋说胡惟庸这个人不适合当丞相,后来胡惟庸果然闹出大事,朱元璋从此更加看重徐达。从这事也能看出来徐达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徐达的女儿嫁给了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和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一样,徐皇后也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国母典范”。
89.十万横行——常遇春
常遇春(字 伯仁,1330-1369)中国明朝开国将军
常遇春是与徐达并称的明朝开国武将的首领,在朱元璋策划的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担任副总司令(总司令为徐达)和先锋大将。他曾说自己能统率10万精兵打遍天下无敌手,得了一个“常十万”的绰号(他日后的战功证明他还真不是吹牛)。虽然常遇春和徐达都属于智勇双全的武将,但徐达谋略更高,常遇春勇武更强。
常遇春膂力过人,箭术出色,年轻时当过绿林强盗,后来感觉当强盗这行太没前途,就前去投奔朱元璋。在朱元璋横渡长江、攻占南京的战役中,常遇春驾驶小船冒着敌人的箭雨拼命冲杀,当一个元兵夺住他的兵器时,他趁机飞跃,登上江岸,惊得元兵四散逃窜(历史上的真正的轻功啊!)。
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军逼近朱元璋的指挥船,常遇春奋勇当先,箭射敌将,使朱元璋脱离险境,随后他率军与徐达等将领平灭了陈友谅。此后常遇春作为副帅与主帅徐达率军扫灭了张士诚、并在北伐元朝的战争中节节胜利。洛水之战,常遇春单骑冲阵,20名元军骑兵挺槊向常遇春刺来,常遇春开弓射死了冲在最前的一名骑兵然后呼喊其他将士一齐冲杀,大败元军。
推翻元朝后,常遇春继续率军北上追击元顺帝,俘虏了元宗王及将士一万余人,缴获军车一万辆,三千匹马、五万头牛和大量珠宝,平定了蓟北。就在凯旋途中,常遇春突然暴病身亡,时年40岁。在朱元璋的“明朝开国功臣排行榜”中,常遇春排名第二,仅次于多次担任明军总司令的徐达。不过常遇春打仗时有个毛病,就是残杀俘虏。相比严格禁止自己部队去干战争暴行的徐达,常遇春这点就差了许多。
90.漠北建奇勋 遭祸殃万人——蓝玉
蓝玉(?——1393)中国明朝将军
作为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在他早期军旅生涯中的名望一直不如姐夫,更别说和明朝第一名将徐达相比了。他虽然也算是一个智勇兼备、战功赫赫的将军,但明朝开国战争中涌现的“超级明星”太多了,总么也轮不上他大放光彩。直到明军与北元(元朝灭亡后的残余在塞外建立的政权)的决战,蓝玉才获得全面展示的机会,终于也成了明朝初年的“闪光将星”。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为彻底扫灭边境大敌,决定派军灭掉北元。蓝玉奉命率领15万明军远征漠北,他指挥出色,大获全胜,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之战,击毙北元太尉蛮子,俘虏了北元皇室、王公高官和士兵7万多人、牛羊10多万头。朱元璋激动不已,狂赞蓝玉,把他比作击败匈奴的西汉名将卫青和击败突厥的唐朝名将李靖。
获得无限荣耀的蓝玉成了当时明朝人气最高的名将(此时徐达、常遇春已死,其他开国名将也老的老,死的死),开始自恃无敌、骄横跋扈起来(蓝玉的外甥女,也就是常遇春的女儿还是太子妃),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拉帮结派认干儿子、鞭打御史、私吞财物、强行毁关等。其实早在漠北大捷凯旋的时候,他就干了强奸元主妃子的低劣事)。
蓝玉的做作作为,让朱元璋无法容忍,朱元璋的特务组织“锦衣卫”搜罗了一些蓝玉的罪证,告他谋反。朱元璋下令将蓝玉灭族,并把受到牵连的人全部处死。这些被杀者共有一万五千多人,包括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和两个伯爵还有一大批高官。当然,“蓝玉案”也有朱元璋趁机搞“清洗”的意思。
91.抗倭将星也是武林高手——俞大猷
俞大猷(字 志辅,号 虚江,1503-1579)中国明朝将军
俞大猷是明朝的抗倭名将兼武功高手(或曰武术大师)。他一生转战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与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激战10多年,在浙江王江泾、福建兴化、广东海丰等地多次大败倭寇军队,摧毁不少倭寇巢穴。他曾在海战中指挥“楼船”(特大号战舰)围歼倭寇,遇到狂风巨浪也镇定自若,临危不乱。俞大猷的声威和战功都相当显赫,他的“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成为令倭寇极为畏惧的两支无敌部队,世人对这两位荡平倭寇的勇士有“俞龙戚虎”的赞誉。
俞大猷个人武功也相当高强,和中国历史上其他猛将不同,他可是专业的武术家,受过名师教授,不但弓箭功夫精湛,而且精通棍法,号称“剑术天下无敌”(这里的“剑术”指的应该是“棍法”)。著有武学经典大作《剑经》。他经过嵩山少林寺时,曾向少林僧人传授棍棒功夫(能给少林寺僧人指点武功,历史上能有几人?!),堪称中国名将中罕有的武术明星。
俞大猷也是个“兵器发明家”,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兵车”,创建了“兵车营”,这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坦克部队”。这样俞大猷指挥的部队就变成了“海陆两栖”——海上驶楼船,陆上跑战车。
俞大猷为扫平倭寇立下汗马功劳,治军严整,为将清廉,可是这样的人却经常被别人诬陷,被革过职、下过狱,可见历代官场政治之龌龊。不过俞大猷总归是善终,78岁时病逝。比起那些直接被害死的名将还是好上许多。
92.神勇“戚虎” 发明大王——戚继光
戚继光(字 元敬,号 南塘,晚号 孟诸,1528-1588)中国明朝将军
戚继光在众多明代抗倭将星中名气最大,号称“戚虎”。当时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疯狂狠毒,相比之下明军显得极其无能。世代将门的戚继光被调到浙江任将军后,把一些农民和矿工锻造成了一支配备先进武器(包括火器)的精锐勇猛的军队——“戚家军”,还发明了克敌制胜的“鸳鸯阵”。
戚继光指挥“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胜,杀得倭寇闻风丧胆,接着又率军到达福建,依然是连战连捷,摧毁多处敌巢。荡平福建倭患后,戚继光与战友俞大猷进军广东,灭掉了广东沿海一带的倭寇。从此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肃清。在南方功勋显赫的戚继光在北方依然威力不减,他被调任镇守蓟州(今河北蓟县)时数次击败蒙古鞑靼部落的侵扰,可谓“南北通吃”。
戚继光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创新精神”的名将,绝对称得上“军事发明大王”,除了“戚家军”和“鸳鸯阵”外,他还发明了“三点一线”瞄准设计法(被沿用至今),发明和改进了许多新式兵器(好多在当时堪称“高科技”),诸如戚刀、曳石、虎蹲炮、狼筅、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三种喷气火箭以及火箭车等。戚继光发明的“自犯钢轮火”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雷,大约比欧洲人发明地雷要早300年。戚继光的用兵之法保存在他的两部军事经典大作《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一直被兵家所重视。
这位抗倭名将的身上也有不少并不“光辉”的故事,比如曾经给他的上司——内阁首辅(相当于总理)张居正送给礼(据传还送过美女,不过也情有可原,要想在复杂黑暗的官场混,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这对他的军事家地位毫无影响。
张居正去世后,很多张居正的政敌攻击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同党”,戚继光被朝廷从蓟州调到广东闲置,基本上算是被朝廷“抛弃”了,后来他因病退休,61岁时在老家蓬莱去世。如此人才默默逝去,也是大明王朝的悲哀。
93.鸳鸯袖里握兵符——秦良玉
秦良玉(字 贞素,1574或1584-1648)中国明朝女将军
秦良玉是中国正史唯一记载立传的“职业女将军”,虽说中国古代有一些著名女将(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这些传说中女英雄就不算了),我这套作品里也“邀请”了几位,但唐朝的平阳公主的主要“职务”是公主,辽国萧燕燕是以执政的太后身份统揽军务,南朝冼夫人以少数民族领袖闻名于世,梁红玉是以韩将军夫人身份协助指挥,只有这位秦良玉才算得上最“纯正”、最“职业“的女将军。
秦良玉自幼跟随爸爸学习诗文、兵法和武艺,在当时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这样文武双全的女子简直世间罕有。20岁时,她嫁给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将军,协助丈夫训练了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白杆兵(战士们都使用白杆长矛),平定了贵州的杨应龙叛乱。后来马千乘病逝,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军职,成为手握雄兵的女将军。
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参加了抗击后金(清)的血战并镇守山海关,征讨四川奢崇明叛乱时解成都之围、夺回重庆。清兵进攻北京时,秦良玉率白杆兵勤王,当时众多男将领都畏缩不前,只有秦良玉奋勇当先,崇祯帝既感动又感慨,召见秦良玉,赐诗嘉奖。此后秦良玉又率军与四川张献忠军队作战,并在清兵入关南下后坚持抗清。73岁时,秦良玉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的爵位,继续“反清复明”大业。两年后这位女将军病逝。
崇祯帝虽是亡国之君,但他给秦良玉写的几首赞诗还是不错的,如:“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还有一首为:“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94.辽东忠魂——袁崇焕
袁崇焕(字 元素,1584-1630)中国明朝将军
这位威震辽东、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个强悍统帅大吃败绩的明朝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结局最悲惨的名将,相比岳飞之死,袁崇焕的结局更加惨烈和震撼。
袁崇焕出身文人,擅长写诗,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在兵部工作时,他曾经单骑巡查辽东,回京后自信的说自己能镇守山海关(袁崇焕的过度自信使他能数次打败敌军,但也给他带来不幸)。此后袁崇焕镇守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县),指挥宁远守军用“高科技武器”——“红夷大炮”击败了后金(清朝的“原始版”)统帅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使纵横无敌的努尔哈赤首次惨败并受伤(不久身亡)。不久袁崇焕又来了个“宁锦大捷”,打败了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的部队,一直梦想拿下宁远和锦州的皇太极梦想破灭还赔了大量兵马。
袁崇焕建立赫赫战功,却遭到朝廷中魏忠贤“太监集团”(“阉党”)的排挤,辞职返回老家东莞。崇祯帝朱由检登基后,袁崇焕时来运转(或许也未必是幸),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相当于国防部长),过度自信的袁崇焕夸下海口,向崇祯帝保证五年之内平定辽东,崇祯帝高兴得赐予他尚方宝剑,还让其他朝廷重要部门都给袁崇焕大力支持。
五年平辽,谈何容易。况且皇太极也非等闲之辈。袁崇焕再次督师辽东时,风波跌起。先是他擅自杀死了驻守皮岛的战友毛文龙;后是皇太极率军直逼北京,他虽率军救援,但京城已有不少人怀疑清兵杀来和他有关。加上皇太极又施行毒辣的反间计,袁崇焕终于遭遇塌天大祸,先被捕下狱,后被绑缚刑场,执行凌迟,被千刀万剐而死。当时京城百姓都认为袁崇焕确实是通敌恶贼,争相吃他的肉以发泄对这位悲剧将军的仇恨。袁崇焕死后,大明王朝逐渐走向灭亡。
清朝乾隆时代,袁崇焕终被平反(可叹竟是他的敌人——满清为他平的反),逐渐被世人尊崇为赤胆忠心的英雄。
95.倾覆大明王朝的“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 李鸿基,1606-1645)中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顺军”军事统帅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发动的“造反风暴”席卷天下,他也成为大明帝国的终结者。对崇祯皇帝、吴三桂、多尔衮这三个风云人物来说,李自成都是必欲除之的敌手。
李自成小时候当过放羊娃,长大后找了一份银川驿卒(类似邮递员)的工作。因为失业还不起地主的贷款,李自成率众造反,参加了高迎祥农民起义军,被编为“第八队闯将”。高迎祥死后,李自成被起义兄弟们推举为“闯王”,率领义军屡次击败明朝政府军。攻占洛阳后,李自成的军队更是一呼百应,“李闯王”的大名世人皆知(政府的称呼是“闯贼”),义军的宣传口号是:“迎闯王,不纳粮”。
此后李自成军队如摧枯拉朽般连续击败明朝政府军,先在襄阳建立了“大顺政权”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继而占领西安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在西安整顿一番后,李自成率领大军冲向明朝首都,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占领北京,大明王朝彻底崩溃。
李自成出身草莽英雄,带兵打仗确实有一套(虽然有时也失策),但和好多农民起义领袖一样,“得天下”(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当时天下纷乱,李自成除了自己的“大顺”,又能管得了哪路强人?)后马上“腐败”,政治本事根本没练到家,终于导致胜利果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失败,被迫放弃了刚打下不久的北京城,临撤退前还不忘登上皇帝宝座。李自成一路撤退到湖北,既被清军围剿,又遭前明官僚及地址武装的攻击,最终在九宫山被地主武装袭击杀死(关于李自成之死,还有谜团,说法不少),时年40岁。
96.反清风暴——李定国
李定国(字 宁宇,1621-1662)中国明末清初大西起义军领袖、南明政权军事统帅
李定国是最让清朝开国将帅们头疼的抗清名将之一,他与郑成功一个驰骋西南,一个纵横东南,让清军连吃败仗、恨之入骨。
李定国10岁就参加了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即大西军),算是儿童战士,很受张献忠喜爱,他和孙可望等人一起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李定国相貌堂堂,作战骁勇,24岁被张献忠封为安西将军。此时清朝定都北京,李自成军队覆灭,清军又开始进攻张献忠的大西军并灭掉了南明的弘光、隆武政权。张献忠战死后,大西军准备“联明抗清”,孙可望和李定国都被南明永历帝封王。
李定国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大军,其中还有“特种部队”——象兵。他指挥军队在桂林大破清兵,清军统帅孔有德兵败自焚。李定国一路凯歌,又拿下长沙,清朝廷大为震惊,忙派亲王尼堪率军反攻长沙,不料再次被李定国打败,连尼堪又被当场被击毙。李定国“两蹶名王”,震惊天下!
李定国威名远扬,让孙可望十分嫉妒,而这家伙的野心也逐渐膨胀,竟阴谋逼南明永历帝让位,他想除掉李定国,却被李定国击败,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清朝,彻底把自己搞臭了。从此李定国成为大西军统帅,掌握了南明大权。
遗憾的是,李定国掌权后失误颇多,南明政权也因为内战被折腾得够呛,清军在吴三桂等将领的率领下,在云南、贵州连续击败南明军队,永历帝逃入缅甸。李定国率军入缅,但还是没能把永历帝救出(可怜的永历帝最终被缅甸人交给清军,被吴三桂勒死)。不久李定国也得病去世,时年42岁,临终时对他的儿子和属下说:“宁可死于深山荒野,也绝不投降!”
97.驱红毛 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森,字 明俨,号 大木,1624-1664)中国明清之际军事统帅
郑成功,在中国众多将星中名气极大,收复台湾的超级壮举(政治影响远大于军事影响)也是家喻户晓。
郑成功算是一位中日混血的孩子,他的爸爸郑芝龙在成为明朝将军前是一名威名赫赫的海盗首领(也在海上狠打过荷兰军队,堪称一位海上枭雄),在日本长崎的平户娶了日本女子田川,生下了郑成功。7岁时郑成功被接回中国。郑成功自幼长得聪明漂亮,饱读诗文兵法,15岁时考中秀才。22岁时他随父亲觐见南明的隆武帝(当时明朝已灭,清朝入主北京),隆武帝很喜欢他,特赐他姓朱,改名成功,封爵“忠孝伯”,还把自己的佩剑赐予他,从此人们都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郑成功也对南明皇帝感恩不尽。
不久,郑芝龙投降了清朝,任郑成功怎么哭劝也是无效,而郑成功的妈妈竟遭清兵强暴,投河自尽(这件事换是谁也无法忍受)。郑成功悲愤无比,与父亲彻底决裂,从此在福建率军抗清,与清朝势不两立。
郑成功在东南转战10多年,在陆上、海上多次击败清军,成为当时清廷最头疼的敌人之一。郑成功率军北伐时克镇江、围南京、席卷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使清廷大为震惊。但郑成功骄傲轻敌,战略失误,终在南京城下被清军打败,被迫撤退到厦门。
为了继续抗清,郑成功决定收复被荷兰占领的台湾作为根据地,他亲率数百艘战舰,经澎湖列岛,在台湾登陆,大败荷兰军队,迫使荷兰总督签字投降、撤离台湾。虽然郑成功的军队数量要比荷兰殖民军多,但号称“海上霸主”的荷兰军队在武器装备和防御工事上还是相当强悍的,能登陆成功并赶走敌军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么简单,郑成功的这场中国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第一次海岛登陆战确实打得很漂亮。
收复台湾的第二年,郑成功就因病去世,年仅39岁。虽说这位“国姓爷”有不少缺点和失误(人无完人嘛),但“民族英雄”这一称号他当之无愧。
98.传奇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1612-1650)清朝开国军事统帅,摄政王
多尔衮,这位大清王朝的传奇人物,由于大量文学影视作品的演绎,在当今国人中知名度极高,很多人们最感兴趣的或许还是他和孝庄的“暧昧”故事,虽说他们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17岁就跟随皇兄皇太极征战,是一名聪明勇敢的战士,成为皇太极极为信赖的得力助手,他曾率军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多次攻掠明朝屡败明军,在征服朝鲜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可谓当时最有能力的亲王。
除了作战勇猛、统兵有方,多尔衮还极富政治谋略。皇太极死后,他拒绝一些人劝他自己当皇帝的建议,辅佐皇太极年幼的儿子福临登基(年号顺治),摆平了当时满洲贵族亲王和将帅们关于谁即帝位的争执,自己则大权独揽,如帝王一般,又把那些反对他的政敌们一一灭掉。
李自成灭掉明朝后,多尔衮利用明朝降将吴三桂,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终于使大清国定都北京城,多尔衮也成为“叔父摄政王”(后又称“皇父摄政王”)。继而多尔衮制定了统一中国的方略,派遣军队镇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灭亡了南明弘光、隆武政权,也招降和笼络了不少原明朝的军人和文人。但是多尔衮大搞“圈地”和“强迫剃发”,他属下的那些亲王、将军们在好多地方血腥屠城,可怜汉族百姓真是倒了大霉了。多尔衮统一全国是好事,但如此荼毒老百姓就太不厚道了。
多尔衮39岁时去世,先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不久又被顺治帝以谋逆大罪剥夺了一切爵位荣耀。直到100多年后的乾隆帝时,他又被平反,恢复了睿亲王的封号,算是肯定了他创建大清王朝的功绩。
与多尔衮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孝庄皇太后大家也比较熟悉(估计还是电视剧的影响),天生丽质,聪明多谋,12岁嫁给皇太极,皇太极死后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个小皇帝处理国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也成了搞不清楚的清宫疑团。
99.平青海.权冲天.祸临头——年羹尧
年羹尧(字 亮工,?-1726)中国清朝将军
年羹尧,这位被雍正皇帝以92条大罪责令自杀的大将军曾经是风光无限、荣耀至极,是雍正帝最倚重的功臣名将。年羹尧的妹妹还是雍正帝的贵妃(原是侧福晋),年羹尧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年羹尧虽以武将身份而闻名,但他文采也不错,曾经在翰林院工作。康熙年间,年羹尧的官运一路飙升,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这些高官要职全落到了他头上。年羹尧自己也很争气,在清军进军西藏击败准噶尔军的军事行动中表现极佳,还率军平定了青海郭罗克部的叛乱。
雍正帝即位后,对年羹尧更加青睐,封他为抚远大将军。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年羹尧奉命征讨,迅速大破叛军,罗卜藏丹津仅率200余人逃跑。年羹尧神速平定青海,名震西北,享誉朝廷。雍正帝对年羹尧更是恩宠有加,不但大大地封赏恩赐(封爵“一等公”),还激动地称呼年羹尧为“恩人”。年羹尧和他的夫人患病,雍正帝要送去药品;每得到什么珍奇异宝,雍正帝也都要给年羹尧赏赐一份。为了让年羹尧吃上新鲜的荔枝,雍正帝下令驿站速速送去,不得有误。如此君臣关系,堪称历史罕见。
此时的年羹尧威震天下,权势冲天,还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他自恃功高,飞扬跋扈,拉帮结派,大捞银子,走到哪里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牛人,其他大臣在他眼中什么都不是,甚至有时他在雍正帝面前也无人臣之礼。如此狂妄嚣张的臣子就算功绩再大也会让皇上厌恶的,最终年羹尧落了个下狱自杀的结局,虽说雍正杀年羹尧一事史学有些争论,但年羹尧仗着皇帝恩宠而无法无天的行为也却是让人无法容忍。
100.“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
岳钟琪(字 东美,号 容斋,1686——1754)中国清朝将军
这位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生于武将世家,从小就喜欢玩石头摆阵,练武读兵书。后来投身军旅,步步升迁,终于成为大清名将。雍正皇帝夸他是“当代第一名将”,乾隆皇帝赞他是“三朝武臣巨擘”。当时,能以汉人身份当上大将军并且满洲士兵都在其麾下受节制的,只有他一个了。
康熙时代,准噶尔部族派兵突袭西藏,杀死了忠于清朝的西藏首脑拉藏汗,康熙帝派军征讨。岳钟琪被任命为征讨大军的前锋,他率兵生擒叛乱头子,智取进藏要地,接着率军直扑拉萨,大破叛军。
雍正皇帝刚即位不久,青海又出事了。和硕特部头子罗卜藏丹津叛乱,岳钟琪与另一个清朝名将年羹尧率军进入青海平叛。岳钟琪进兵神速,击溃叛军,叛乱头子罗卜藏丹津化妆成女人,骑着白骆驼狼狈逃跑。
岳钟琪为平定西藏、青海立下大功,受到不少嘉奖,但他身为汉人获得那么多荣耀,自然遭到不少满族官员的怀疑和嫉恨(还有传言说,他是岳飞的后代,要报仇反清了,因为岳飞的敌手金朝正是清朝的老祖)。倒霉的岳钟琪遭人弹劾,锒铛入狱,值得庆幸的是,雍正皇帝念其大功,没有将他处斩。
乾隆帝登基后,岳钟琪重见天日,终于被放出来了。而四川大小金川少数民族叛乱又让岳钟琪彻底翻身,他奉命平叛,迅速降服了叛乱头子莎罗奔,受到了乾隆的嘉奖,加封太子少保,复封三等公,赐号“威信”,授以兵部尚书衔。岳钟琪受到了当时清朝任何一个汉人将军无法相比的荣耀。
或许有很多读史者会因为岳钟琪身为汉人为满清效力而“鄙视”他,不过仔细想想,人家岳大将军又不是在战争时代叛变投敌的汉人,而且立的战功都相当了得,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嘛!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