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飞鹤拳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红鞋
时间:
2009-11-14 21:21
标题:
飞鹤拳
(三)飞鹤拳运动的呼吸方法 飞鹤拳运动的呼吸方法比起其他南拳较为特殊,大多用鼻孔吸气,用口呼气,而且是在发声时同时将气呼出。它包含有武术中的“沉气”和“提气”方法。 它的运气方式是:吸气时应深长有力,当气体吸进时应气沉丹田,通过隔肌与腹肌的运动使腹腔内脏产生相应的蠕动。气体在体内运动时,使腹内产生有微热感,使胸部、腹部充实、圆满并富有弹性。这样在运动时就自然会降低人体的重心,使人体易于下沉,使盆腔的重心能保持稳健。落地生根。就在这气体下沉的同时,大脑应有意识地指导将气迅速地上提,这时腹壁肌向内收,胸腔就会不断地扩大。这样呼吸就会深长,会提高人体的重心,使之有上提之感。这两种方法不断地交替进行,时间久后就会做到沉能落地生根,浮能上提,有飞之意,使动作轻灵、敏捷。 由于飞鹤拳拳势激烈,运动量大,在发劲之时,肌肉强有力地收缩,不断地发出颤抖之劲,再加上时而还用喉发声,以声助力,所以,运动时对氧气的需要量相应地也就增加。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运动起来就会出现气急,运动速度不快。活动时人体重心不易下沉,反而上浮,使动作不协调,运动效果也自然会下降。所以说,在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动作,如何协调地配合不同形式的呼吸方法,是学好飞鹤拳的关键。 (四)飞鹤拳的内劲与灵敏 内劲对于武术运动员来说是必木可少的。任何拳种,任何流派,对于内劲都有它们自家独特的要求。不同拳种有不同的技击方法和用劲方法。、飞鹤拳要求的是一种“颤劲?,只有练习者身上具备了这种劲,练起飞鹤拳来才会使动作变得轻巧、刚柔、虚实有分,才会使人感到你的套路运动起来很有份量,不会飘浮、松懈无力或僵硬死板。技击时,才能做到出手如神,变化无穷,如同武术家们常说的那样“来如暴风骤雨,去如风卷残云。” 飞鹤拳的“颤劲”,是以意贯注,以气运行,以声助力,肌肉高度地收缩,从而发出一种“颤抖”之劲。这种劲并非全是刚劲,它是刚中带柔,柔中有刚,总的说来是偏刚。飞鸽拳运动起来既有它的坚韧性,又富有弹性。 这种飞鹤拳的“内劲”,柔时很有韧性,刚时极其坚硬,出手时有压倒一切对手之势。 这种飞鹤流派的“内劲”也常常可以从运动的外形上观察出来。我们只要看练飞鹤拳的运动员在表演套路时的双手,就可看到它不断地发出颤抖之劲,当发劲激烈时还可以听到肘、臂、腕关节所发出的“咯咯”的响声。 飞鹤拳的内劲,在技击时从外表上是看不到的。在技击时它具有特别的功效,是隐于内,而不象练套路时那样显于外,故有“听劲”之称。它能随人之劲力分量而变化,随人之动而动,随人之变而变。能知人之动力分量,而人不知我之动力分量。由于内劲的充沛要结前于、眼、另•沽•少””“丛”‘之变化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妙劲”,轻而不浮,即称之为“飞”。它是一种刚柔结合的巧劲,技击时手到劲即到;与对手相遇时能使对方引之即来,送之即去。 飞鹤拳在技击时也是讲短打,讲五行变化。近战能做到步步逼近对方,手到步到劲即到。 由于在内劲的支配下,五行变化时能不断地改变对方的身体重心,处处步步控制对方的重心,使之不稳、倾跌。使对方不知我手如何变化、何时何处而发,使对方想还手又不见我手。想变手又变不动。想退又退不得,时时处处受制于我。 反之如果运动员自身没有一定内劲的话,那出手时后果可想而知。比如,人出刚手时,我也出刚手。因内劲不足,刚不过人;如出柔手,也会因内劲不足,柔被刚制。那样就只得被动地随人变而变,被动地被人所牵制,最后被击败。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武术并非光有劲就能制胜,它还得靠自身变化的灵敏性。 当然,一个运动员的灵敏性并不是身体内部固有的,特别是武术这个项目,它完全靠长年累月刻苦锻炼出来,并且是在运动员掌握了各种动作的高度技巧后才会产生的。所以,运动员只有正确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灵敏才会表现得更加明显突出。 一个高水平的飞鹤拳运动员,既要有高度的灵敏素质,也要有足够的劲力。只有灵敏,没有足够的内劲,“武术”这个项目就不能算真正掌握了。反之,有一定的劲力,没有足够的灵敏,在技击攻守中同样地也是不能克敌制胜的。所以灵敏与劲力是缺一不可的。比如散打,它对灵敏、劲力的要求都很高。它不象武术中表演的对练,对练是按预先安排好的攻防套路来进行练习。而散打就不一样。当双方对阵时。由于双方都未知对手之分量,而双方学的又不一定是同一拳法,特别是不同的拳种,有它的不同手法变化工而且在对打中,要在一刹那时间里,速破对手而变我手,那是需要高度的灵敏与劲力的。 俗语说,“千拳归一路,打人只一着”,“拳术全靠快打慢,步步有解,急步难防”。何况在技击时,双方的动作变化都不是在预料之中,而是千变万化,要在一刹那时间里随机应变才能制胜。平时要有高度的灵敏与劲力,才能在交手变化中做到精确地判断、准确地应付,“刚来柔克,柔来刚制”•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