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通备武学讲座之二:通臂和通备(下) [打印本页]

作者: awagink    时间: 2013-4-23 08:15
标题: 通备武学讲座之二:通臂和通备(下)
通备武学讲座之二:通臂和通备(下)
文章下载: (, 下载次数: 0)
  2001年3月
根据先父马凤图先生的传授,当年黄林彪先生对“通备”二字有十六个字的阐释,这就是著名的《通备释义》十六字,即:
    “理象会通,体用俱备;通神达化,备万贯一。  ”
    据黄先生说,这十六个字是李云标先生亲传给他的。据说,这十六个字曾被通备武学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播者潘文学先生张贴在盐山县学的讲堂上,并经常加以讲解,后来由潘的高足李云标、萧和成等人口传下来。前后八个字中都嵌有“通备”二字,这可一目了然。
    我在前面讲到过,  “通备”两个字的字义已超出了一般的技术范畴,具有了某种哲理性,根据主要就是这十六个字。显而易见,  《释义》所表达的是一种武学理念,我以为既可以将它理解为通备武学的宗旨,也可以是它所追求的一种武学意境。所以,自李、黄二位通备先贤以来,通备武学的主要传播者们都把这十六个字视为本门派微言精义之所在,当作必须时时诵颂的箴言。
    下面我们对这十六个字的来路和蕴义试加诠解。为行文方便,不妨先从“通神达化,备万贯一”讲起。
    “通神达化”显然是指一种境界,指武术家在练功和实践中所追求的最高水平,即平时大家常说的所谓“化境”。  “备万贯一”一句,极言取材之富之广,是讲要以海纳百川的武学气度,吸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贯一’’应脱自孔子的“吾道以一贯之”,是讲融会贯通的效应,可以理解为重加熔铸,由博返约,  “唯精唯一”。  “通神达化”是目标,是最佳的武艺表达境界;  “备万贯一”是基础,也是前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当年,我曾经多次与先父一起讨论“通神达化,备万贯一”八个字的形成和来源,对之有过多种推测,终究因为没有确实可信的资料,不免有所憾叹。古人常说“翰墨有缘”,于是清人有《墨缘汇观》、《墨缘堂藏真》等著作和丛刻。其实武艺也有缘,可以叫做“武缘”。先父《八极拳三字经》里有“至凤图,得艺缘”的句子,说明他也相信武艺有缘。80年代末,我在“踏破铁鞋”之后竟在不经意中见到一份珍贵的资料,它的发现使长期以来萦绕我怀的疑问涣然冰释,也足以告慰于先父在天之灵。我以为这也是一种武缘,是一次出乎意料之外的收获和感悟。
    1989年元月,受武术院领导徐才先生和理论处处长夏柏华先生之托,我曾经用了近十天的时间,系统审读了80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所获得的全部文献资料,即总计约四百多个编号的武术古籍和稿本、抄本等。当时,我住在北京体院的小白楼,每天由专人从武术院将资料送来,下午下班前取走,每次来去都经过仔细清点。通览之后,我总的印象是这批“挖整”的成果并不让人感到特别振奋,其中不少是晚出的东西,甚至有港台翻印的民国武术图书滥竽其中,也有为迎合“挖整”而搞出来的假东西。武术造假由来久矣,这本不为怪。当然,这批以巨额资金“挖掘”出来的资料中,毕竟还是有些闪光发亮的好东西,有一些稀见的抄本、稿本,尽管这类东西数量很有限。
有编号为264的一本拳谱抄本,名叫《通臂拳谱》,其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通臂拳谱》,后半部分是《弹弓谱》,谱内钤有“林道生藏”的印记。后来我才知道,这本拳谱是大连市通背拳家林道生先生捐献的,是林先生所捐多种拳谱中的一种。林先生是当代著名通背拳家修剑痴(1882— 1959)的弟子,从修剑痴习武凡12年,克尽尊师之道,深受修氏爱重。修氏晚年病中,将自己编写的通背拳、械谱和他多年搜集收藏的其他拳谱的一部分传给林道生。  “文革”中,修氏家藏拳谱全遭烧毁,而林道生将所藏拳谱及时转移到山东烟台老岳父家中,得以幸存下来。1984年11月,辽宁省武术挖整组动员他“三献”,他终于眼含热泪将这批珍贵的武术资料捐献出来。这段武林佳话,见《中华武术》1986年第六期《修剑痴的{通臂拳谱)问世记》一文,作者署名李生。
    这本《通臂拳谱》应属修剑痴先生的收藏品,而非他亲自所撰,因为人所共知,修先生自己写的谱一直用“通背”而不用“通臂”。此外,谱的内容与修先生所传习的通背拳械也不相合。我认为这是一本古谱的传抄本,谱文撰写于何时?传抄者是谁?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考证,可惜我与林道生先生至今无一面之缘,很希望有机会向他当面请教有关问题。
    《通臂拳谱》前面有一篇短序,其云:
    “费大环,乃大明万历年人,其祖翰林出身,道德高重,胸藏万卷。其时,天下大乱,流寇四起,人民涂炭,由于无力抵抗,恻然心伤。故创治此拳,秘传后世,既能防护已身,又可除暴安良。囚猿猴动作敏捷,非常灵巧,乃仿其意,制成拳法,动如猿捷,急似电迅;弃远就近,柔以克刚;随机变化,奥妙非常。久练眼明耳聪,身轻脚快,益寿延年。练此拳者,须沉心静气,深司其理,久则贯通。勿半途而废,方不负创者之苦心耳。”
    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序,文从字顺,言简意赅,看得出作者有一定文化素养,水平比起一般出自民间习武者的拳谱来高很多,这一点也可以从该谱的其他拳、枪、棍歌诀中得到印证。但,如以文白相间的文字风格来判断,序作者似不是很早,大致应该是一位晚清或民国初的人。我考虑这本拳谱是有人对流传资料做了加工后写成的,也就是说它的资料比较早,而形成这本拳谱的形式则比较晚。谱中的确保存了一些属于明清武艺的内容和词语,有些词语与我们所练的劈挂拳及枪、棍相同,很是耐人玩味。序中所提到的明末费大环其人,我至今还没找到他的出处,但我相信他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我也相信一定会在浩如烟海的明清文献中找到他。我平生所见拳谱之类不算少了,大都以某个历史名人或神话小说人物为创始者,附会假托之迹昭然。费大环名不见经传,并无依托附会的价值,这是此谱来源可信的一个佐证。序称费大环因猿猴的敏捷灵巧而创制通臂拳谱法之说,与我前面所谈“通臂”一词的来源黯然相合,因此,更使我相信这本拳谱所记述的史事和技术都是渊源有自的东西,不是晚近以来浅学浮慕之徒胡编滥造的假古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谱序言之后有一篇叫做《通臂拳论》的短文,这篇文字乃是通臂与通备一脉相承的重要证据。兹引录如下,请读者审读:
    “通者,通达也。非神而不能通,非化而不能达;神化之功,方得通达之妙。备者,备用也。备为概之全体,用为动之总旨。得其全体之总旨,通达之神化,方应通备之名。知善之至妙而不虚耳。以此故,为之通备五路者,乃左、右、中、前、后之运。故为五路通备也。”
    如上,题目是《通臂拳论》,而内容却围绕着“通备”两个字展开,这应该就是“外称通臂而内称通备”。这告诉我们,  “外称通臂内称通备”不仅确实存在过,而且时间上可能比李云标、黄林彪二位先贤在世的咸丰、同治年代还要早。同时,拳论的核心是论证“非神而不能通,非化而不能达”的理念,其概念可概括为“通神达化”四个字。“备万贯一”四个字虽未明确出现,但“备者,备用也”,及“备为概之全体,用为动之总旨”一句,实际已有了“备万贯一”的寓义。所以,这篇仅仅96个字的短文,可以看成是对“通神达化,备万贯一”思想的阐释,也可以看成是由“通臂”衍生出“通备”的重要的文献证明。
    对通备武学而言,  《通臂拳论》堪称经典性文字,对之需要做更深入更细密的考证索解工作,这显然不是本文所能容纳的。为了这篇《通臂拳论》的保存和公诸于世,我谨代表当代通备武学的主要传人和遍布海内外的广大通备爱好者们,向林道生先生郑重致谢!



    先父生前曾不断指出,通备武学的早期传播者们很可能受到清初主要产生在河北省的颜、李学派的影响。这首先反映在潘文学分文武两科授徒的特殊教学方式上;  其次,“理象会同,体用俱备”八个字明显具有的颜、李思想特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黄林彪先生平生好读颜元、李恕谷的著作,时常以颜、李学派文武并重的学说相标榜,他总爱以“文通武备”来解释“通备”,喜欢引用颜习斋的话说:  “文武缺一岂道乎?通备者,文通武备之学也。”这对先父的一生影响很大,自然也一直影响到我们。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