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细节上,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是不同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少子化时代中美家长育儿态度调查报告》显示,中美两国家长对祖辈隔代教养、孩子行为养成等方面存在观念上的差异。这一研究分别在中国南京和美国犹他州部分托幼机构进行。
照料幼儿:美国家长参与多
调查显示,在“幼儿上托幼机构之前,由谁来照顾孩子”问题上,由母亲照料,中国为49.5%,美国为79.6%;父亲照料,中国为24.4%,美国为36.4%;一方祖辈照料,中国为63.4%,美国为20.9%;双方祖辈照料,中国为12.1%,美国为8%。调查数据显示,相较而言,中国父母在照顾孩子的参与度上明显低于美国父母,中国家庭隔代教养比例明显高于美国家庭。
但有意思的是,对“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宁愿雇保姆也不要老人照顾宝宝”这一问题,美国家长的反对态度却比中国家长更为坚决。美国家庭中隔代教养情况不如中国普遍,年轻父母更愿意选择老人来照顾孩子,而非保姆;中国家庭隔代教养情况较为普遍,但当面对选择保姆还是老人来照顾孩子时,中国家长却不如美国家长“旗帜鲜明”地选择老人照顾孩子。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中国祖父母在家庭教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年轻父母一方面依赖老人来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又对老人溺爱孩子的现实表示担忧。
生活习惯:中国家长要求高
中美家长对儿童行为发展动因的看法也有较大差异。对“父母应该尽早培养孩子自己大小便”这一问题,中国家长大多表示认同,一般在孩子1岁左右就开始训练,并赞成大多数孩子在15个月以前学会自己大小便。在“方便问题”上,美国家长似乎并不着急,他们将大小便看作是儿童自主性的表现,倾向于“顺其自然”,父母一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和控制,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尽量不去伤害他们的自主性。
对“孩子走路越早,说明他受到的训练越好”这一提法,中国家长也是普遍认同,美国家长却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儿童学会走路是有其内在发展规律的,不应人为训练而提前或改变。
“孩子挑食是家里大人惯出来的”这一说法,同样得到了大多数中国家长的认同,而美国家长则有不同意见,他们把“挑食”视为“自然发展的结果”,认为孩子与生俱来就有挑食的行为。调查人员介绍说,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不少主流观点认为,某种味觉偏爱在一个人生下来时就已形成,这样一种带有遗传性的特性能够影响幼儿时期饮食行为的获得,该观点得到了美国家长的普遍认同,因而他们对孩子的挑食行为有较大的容忍度。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