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战短兵器
从下图可看出:
常年与强大的秦国和楚国战争的影响冲击后,后期巴人柳叶剑受秦铁剑与楚剑影响发生改装流变后依然能最终回复保留巴式基本风格的过程。
二.冲击战阵的长兵器和远射兵器
戈,戟,矛,钺(圆刃亚腰钺,靴形钺),弓,弩机,镞
戈(三角援戈,狭援长胡戈等)
巴式戟的样式:由狭援内刃戈,宽铰狭刃锐本矛及秘三部分组成,总长度在2米以上。(这有力地否决了巴式柳叶剑短于同时代其他剑器长度的巴地地形说和巴人只长于贴身近战说)
三.防护器具
盔形器(个人认为其佩带方式没有资料可参考,是否为头盔还难于确认)
据清初湛然法师《峨眉拳谱》上说: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前一句“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后一句则是昭示反清复明宗旨的隐语。
“五花”即: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四、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八叶”是技击风格各有传承的八大门派:
一、僧门,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
二、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咒语,颇为神秘。
由此可知,无论是出于反清复明斗争需要所分的峨眉派,还是80年代武术挖掘整理记载有关存在于重庆及四川地区全部68个门派,一个无可否认的现状是,绝大多数门派都是外地武术入川形成的客家武术。真正属于四川及重庆本土的武术屈指可数,这是每一个有志探询研讨巴渝武术,继承发扬巴渝武术的人,无可回避的事实。
在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陈列着一柄令全球专家关注的青铜剑。2002年9月,这把剑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地下30米深处一个战国巴王墓葬里。它长不过70厘米,剑脊厚重,形似柳叶,其柔韧性居然可以大幅度弯曲而又自动复原,其锋利足以轻易破肉见血。这就是著名的巴人柳叶剑。
渝东石柱,境内多山,山上多树。17世纪中期,
石柱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本非用兵重地,但秦良玉向丈夫提出“男儿当求树勋万里,奚用坐守为?” 她立足于为国报效的远大眼光,协助丈夫精心简练士卒。这支石柱士兵使用白木削成“矛端有钩,矛末有环”的一种独特长矛,机动灵活,骁勇善战。史称秦良玉 “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惮”。
这种白杆枪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行军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白杆兵人人可以如履平地,作战时神出鬼没,如神兵天降。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历史上的秦良玉就靠着这支区区3千人马的白杆兵,代夫从征,北上抗清,战功显赫,功勋卓著。为抵御外侮,立下汗马功劳,在巴蜀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威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乱世之中长年太平无事,写就了在其有身之年满清铁蹄未能踏足石柱一步的神话。(以下转自重庆忠县新闻网)
白杆兵
白杆兵 这四首诗是明朝的崇祯皇帝送给一位万里勤王的奇女子的,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秦良玉。崇祯一生为人忌刻,对秦良玉却是个例外,除了秦良玉确实英勇善战,大概只能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生物学原理来解释了。秦良玉名声远播,日本的井上祐美子写过一部《女将军传》,就是讲得这位明朝女性传奇的 一生。在风雨飘摇的明末乱世,她本着精忠报国的信条,四处征战,不畏艰险,屡建功勋,比之引狼入关的吴三桂、屈身事敌的洪承畴,她显得如此坚定和无私,让多少须眉男子自愧不如。 秦良玉(公元1574年—公元1648年),字贞素,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是位出身大户的苗家女子,她的父亲是明朝嘉靖时的贡生,满腹经纶,秦良玉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没有象当时汉族姑娘那样缠足,她非常喜欢与兄弟们一起喜欢舞枪弄棒,等她长大成人的时候,不仅武 功高强,而且精通兵法。她人才出众,名动一方,如愿嫁给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好丈夫,这就是当时的石砫宣抚使马千乘。马千乘的祖先来自陕西扶风,据说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 后裔,因为军功被册封为四川石砫的土司,管辖当地归顺大明的少数民族,马千乘同样是武功超绝,与妻子非常投缘。秦良玉帮助丈夫训练了一支部队,这就是名留青史的“白杆兵”,正应了她幼年时期的豪言壮语,“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所谓白杆兵就是手持白杆长矛的士兵,白杆长矛上面配置带刃的钩,下面配置铁环,作战时持茅砍杀,行军时钩环可做翻山越岭的工具,悬崖峭壁,白杆兵人人可以如履平地。万历二十七年,朝廷派兵剿灭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发动 的苗人叛乱,马千乘率领三千白杆兵助阵,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很快攻克了播州城外的邓坎,活捉了守将杨朝栋。马千乘夫妇乘胜前进,连破七塞,催枯拉朽,杀进了播州城,杨应龙绝望之下,带领全家自焚身亡,白杆兵名列川南路战功第一,威名远播,秦良玉一战成名。 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马千乘不幸惹上大祸,本来他已中暑,因为对太监邱公公招待不周,竟然被邱公公投入狱中,在狱中延误病情,一代才俊,竟然冤死云阳狱。朝廷得到奏报,深为惋惜,鉴于马千乘的儿子马祥麟年纪尚幼,下令让秦良玉代领其职,成为石砫女土司,为朝廷守土安民,保一方平 安。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经历了损失惨重的萨尔浒之战,八万军人死于努尔哈赤的 后金军铁蹄之下,全国震动,朝廷赶紧调兵支援,石砫的三千白杆兵被调往前线,大明朝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明神宗死后,明光宗在位一个月就一命呜呼,懒于政事的明熹宗成为大明皇帝。在这种情况下,秦良玉的兄弟秦邦屏和秦民屏率领白杆兵渡过浑河,与三万后金军展开惊天动地的血战。 明军的增援部队全部是川浙的精锐,训练有素,他们赶到的时候,沈阳已经失陷。与川军对决的后金军是四个旗的兵力,双方杀得血肉横飞,白杆兵冲锋陷阵,沙场上留下了三千具后金军的尸体,虽然后金军人数占优,却讨不到丝毫便宜。在这紧要关头,努尔哈赤通 过汉奸找到了明军的炮手,将沈阳城墙上的大炮对准了沙场上的白杆兵,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明军的火炮利器却被后金军用来对付明军,后金骑兵又从两翼进攻,白杆兵几乎阵亡殆尽,秦邦屏殉国,秦民屏重伤,秦良玉率领百余白杆兵,拼死杀进重围,救出了秦民屏,抢回了秦邦屏的尸体。后金军杀向了浑河桥南的浙军大 营,浙军凭借火器优势,牢牢压住了后金军的进攻,遗憾的是,火药用完了,又无法及时补充,浙军只能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肉搏战,最终寡不敌众,少数人突围出去,总兵陈策、童仲揆都战死沙场。史书上曾有如此的评论,自从后金军发难以来,明军望风而逃,罕有阻其锋芒者,唯独这一战,明军以万余人抵挡数万人,杀敌 数千人,虽然最后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威武不屈的气概,至今动人心魄,自此,“川兵名始重”。 浑河血战以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奔赴榆关(山海关),这里是后金进入中原的咽喉要道。秦良玉坚守不出,后金军也无可奈何。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被敌人射中眼睛,血流满面,他伸手拔出箭簇,向敌人连发数箭,当场让敌人倒下几具尸体,后金军只能止步于山海关前。秦良玉叫人赶制了冬衣分给明军士卒,自己 向明熹宗陈述了伤亡情况,明熹宗深受感动,册封秦良玉为二品官员和诰命夫人,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马祥麟也加官进爵,实现了出征前建功立业的誓言。 朝廷继续征兵,秦良玉回石柱办理相关事宜,此时猓猡族的奢崇明正在聚众谋反。奢崇明的二万士卒本来奉命北上援辽,奢崇明心怀异志,竟然带兵围困成都。他听说秦良玉回川,马上派人携厚礼上门贿赂,秦良玉不为所动,立斩了来使,带领上万人马,赶赴成都,解了成都之围,随后克复了重庆。皇帝得报,十分欣 慰,进封秦良玉为总兵,秦民屏为副总兵,马祥麟为宜慰使,重赏了白杆军人。秦良玉指挥有方,先后攻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彻底夷平了奢崇明的叛乱。当地百姓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一睹大明女将的风采,虽然她韶华已逝,依然保留着英姿飒爽的绝世风姿,让大明百姓叹为观止。有一官员心生爱慕,在庆功宴上悄悄拉住她的衣角,秦良玉神女无心,伸手割断了衣角,让倾慕者知难而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贵州水西地区出现了一个占山为王的匪首,名叫安邦彦,他召集流民,攻占了贵阳以西的大片地区。秦良玉率领白杆军人入黔,打垮了安邦彦,将之斩于马下,激战之中,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也壮烈牺牲。 乱世之中,雪上加霜。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熹宗去世,年轻的明思宗(崇祯帝)成为大明皇帝。后金军趁机进攻,1629年,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道,扑向北京,永平四城失守。各地勤王部队赶到京畿外围,大多却犹豫不前。秦良玉捐出家财,充作军饷,激励士卒奋勇杀敌,白杆军人勇不可当,与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很快光复了永平等地,京师这才转危为安。明思宗见到了万里赴戎机的女将军,自然感慨万千,多少须眉目男子畏敌不 前,互相推攘,而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竟然是位红妆女将,在晚明腐烂透顶的世风中,秦良玉依然保留着对家国的一片冰心,不计个人得失,不计私人利益,为大明留住了最后的时光。公元1636年,后金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大明外患不断,内忧纷扰,朝廷更加倚重白杆兵。 今天的北京城骡马市大街北面,有 “四川营”这个地址,这里就是秦良玉当年带兵驻扎的地方。勤王的将领中,只有白杆兵是女将带队,引起了京师百姓极大的兴趣,明朝时期的汉族女子喜欢把脚缠成三寸金莲的模样,甚至缠到无法下地走路、需要别人抱出抱进的地步,一个女人如此武功高强、勇猛无敌那自然是天大的奇闻。秦良玉治下的川兵还在这里纺纱织 布,力争自给自足,后人就把这里叫作棉花胡同。后来此地设置了四川会馆,里面有副墨迹,生动地表现了后人的缅怀之情,“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消沉,犹剩 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客。起英雄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崇桢六年(公元1633年),白杆兵的精锐被留下来拱卫京师,秦良玉回四川“专办蜀贼”,与多如牛毛的农民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后人有一本《蜀碧》揭露了张献忠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就是张献忠对待百姓的态度,几百年后,这种藐视一切的兽性依然让人不寒而栗。 崇桢七年(公元1634年),张献忠陷夔州,围太平,秦良玉昼夜兼程,打退了农民军。崇桢十三年(公元1640年),罗汝才的农民军攻克巫山,进犯夔州,秦良玉率领白杆军人在马家寨、留马垭、仙寺岭大战罗汝才,杀掉农民军首领东山虎,将罗汝才阻于巫山。明末乱世,饥荒遍地,民不聊生,流民揭杆而起, 汇成了燎原之势,白杆军人有限,农民军却源源不断,数量上逐渐占据了优势。史书记载,张献忠的部队用人血浸过的米豆喂马,虎狼之师所到之处,百姓民无遗类。他们遇上孕妇,必然刨开她的肚子,将胎儿挖出,抛在空中,用刀尖接住,观赏胎儿最后的挣扎,他们把这叫做雪鳅。他们抓到儿童,就用柴草把孩子们围住, 然后点燃柴草,在圈外用矛戟乱砍乱刺,直到孩子们个个血肉模糊、不成人形,农民军把这叫做贯戏。秦良玉为守护一方平安,弹精竭虑,忧思如焚。 张献忠、罗汝才的 农民军大举入川,秦良玉与张令两人成犄角之势拱卫重庆。张献忠连破官军于观音岩、三黄岭,在竹箘坪射杀张令,秦良玉的三万部众赶去救援,几番恶斗,终因寡不敌众,几至全军覆没。秦良玉单骑去见四川督抚邵捷春,提出挽救之策,“现在事情紧急,尽发溪峒卒,可得二万人。我出一半军粮,官府出一半军粮,足以破敌”,但四川府库空虚,已无存粮,无力集合一支足以抵挡农民军的队伍,邵捷春没有采纳秦良玉的建议。当时,秦良玉的一位族人秦缵勋充当农民军的耳目,被秦良玉发现,秦缵勋杀掉狱卒越狱逃跑,被再度抓获,秦良玉把他交由法办,明正典刑。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的数十万农民军涌入四川,在夔州打败了秦良玉的白杆军,随后占领了四川全境,只有石砫在秦良玉的守护下得以保全。秦良玉发布《固守石砫檄文》,慷慨陈辞,“我的两个兄弟皆死于王事,我以妇人之身蒙受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断不能以余生事奉逆贼”,她发布命令,“有 从贼者,族无赦”,七十岁的秦良玉依然豪气冲天,她依然为大明王朝守着一片蓝天,不幸的是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明思宗不愿南逃,在煤山上自缢身亡,李自成就在京师做了大顺帝国的皇帝,仅仅历时几十天,农民军就象山崩一样的败亡了,此时张献忠还在四川大杀百姓,直到现在四川还能见到当时留下的万人坑, 整个县城的百姓都被张献忠屠戮殆尽,只有秦良玉所在的石砫能把农民军挡在家门之外。
为纪念这 位女杰,石柱人在城西的旗山广场上为她立了一座雕像,她手持白杆枪,跃马长空,仿佛要扫尽外来寇、为民谋平安。
“花木兰”的故事,经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一放映,名声大振,四海闻名。为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确实是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在四百年前,在我们巴蜀大地上,却有一个名符其实的“花木兰”,那就是明未巾帼英雄——秦良玉。在中国历史上,正式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她代夫从征,北上抗清,战功显赫,功勋卓著。为抵御外侮,立下汗马功劳,在巴蜀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流传下了“巴蜀自古出女将”这一千古佳话。
当代大文学家郭沫若也曾撰文并作诗歌颂秦良玉的卓越功绩。所作诗如下:
《咏秦良玉四首》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
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作者: 渤海大虾 时间: 2009-11-11 00:21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