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太阳升起的高度最小的一天,也是白昼最短的一天。黄道上有四个最重要的“点”:冬至点,夏至点,春分点,秋分点。至,是到头儿的意思,不是到来的意思。夏至的至同样是到头儿的意思。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的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北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冬至还有祭祖先、下葬、上坟、扫墓等习俗。冬至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数九”也就是数九严寒的开始。民间,各地风俗不同。但都是喜气洋洋地欢庆一番。
台湾冬至的“补冬” :凡外出者这天必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合家品尝“冬节圆”,谓之“添岁”。
山西冬至的“九九消寒”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无锡人过冬至与“添岁” :冬至的前一天称“冬至夜”,一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饭。如家里有人外出未归,要留个座位,摆副碗筷,象征性地盛些饭菜,以示思念。吃夜饭前,先祭祖宗。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泉州人冬至回家谒祖 :泉州人称冬至为“冬节小年兜”,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红、白两色。“搓丸”手艺细巧,粒粒小如鱼目珠
子,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样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苏州人过冬至 :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潮汕冬至“卜九” :潮人把冬至当“小过年”;故称为冬节。俗谚说;“冬至交九”,从冬至日开始即进入“数九”了,潮人也有
“数儿”的习俗。按过去“阴阳”的说法,奇数为阳,“九”是阳数中最大者,称为“极阳数”。 卜“九”,这个卜取预测义。
上海人的冬至习俗 :每逢祭奠祖宗的时候,传说小鬼就会出来活动,所以就有了冬至时候晚上要早些回家的习俗。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新酿的甜米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
福建冬至“搓米时"”:在冬至前一天有两项民俗活动,一拜祖宗,二搓圆。冬节前一天晚上全家男女老劝围坐一起,点红
烛,插搓米时,放鞭炮,然后搓糯米粉。
长沙人冬至做霉豆腐 :长沙旧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习俗,届时杀猪宰羊,大办“冬至酒”。长沙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为长沙地方特产之一。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