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艺术,武术一样是艺术。一个是努文弄墨,一个是舞枪弄棒;一个是中华奇葩,一个是东方明珠。书法与武术的最高领悟就是无所为,无所不为。太极拳大师解守德说:“文武同源”,互为其根。文为阴,武为阳,习武文在其中,学书拳理明镜。微乎其微至于无形,神乎其神至于无声。也就是说“文武合一”,“和”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趋向。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中有文,武中有武。它们是既离天地万物之象,又得天地万物之意。武术是太极,书法也是太极。它们是一个文化的两个演化,两个演化又促进了一个文化的发展。在《易经》中一切可以命名的事物全是两两相对的,首先就是文、武相对。它们虽有盈虚消长的变化,但必须是相依才可能生存。在宇宙万象中有其一必有其二,有因必有果。如一方失去存在而相对的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必一阴一阳的相生相克才有化育万物之功,才有生命可言。中国的艺术无不笼罩在《易》理之中,因为我们的艺术本质是“意”,是生命的意义,这个“意”也正是源于《易》之奥理。太极拳大师王宗岳早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太极就是“心”,“心”就是太极。太极就是至大之极往来无穷之意。往来无穷谓之通也。其实不管是文也好,武也好,或者是那行那业都好,都是太极。一处一太极,处处皆太极嘛。只要玩得好,玩得巧,玩的妙,玩的出神入化,玩的收放自如,感人至深,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佛家说:‘四万八千毛孔无不贯通。“儒家说:“我道以一贯之。”道家也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一法精通万法通。’只是科类有别,词汇各异而已,道理是完全一样地。书法和武术追求的都是以“神采、神韵,炼神还虚,以神化无”为最高境界的,都是内敛其神,外聚其气,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奥妙。书法之道需要有深厚的国学文化:武术之道同样需要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它们都是集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精华于一体的历史产物。中国的文文化也好含或武文化也好,说透了就是“道”的文化太极的文化。中国的哲学不是纯物质的哲学,是人的哲学,是生命的哲学。民族英雄李小龙说:”功夫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纯体力的活动。“杨氏太极拳的传人杨澄普大师也说:“太极拳乃柔中有刚,绵里藏针的艺术。”关于武术是艺术早在《三国志、刘封传》就有“武艺气力过人”之说;在《今图书集成、闺奇部刻传》也有“关索妻王氏精通诸家武艺”的记载;晚清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说捷要篇》说:“其拳也,为武艺之源!”在民间也早有“练武艺,踢拳卖艺,武艺高强,十八般武艺无一不通,”这些人们熟知的词汇。以前叫“武艺”,现在称“武术”,其实就是“武”为艺术。武术是一种智力与体力相融合的艺术,是一种高雅的人体艺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艺术,是活着的雕塑。听,多么动人。殊不知练拳容易练功难,学书容易出功难。武术的历史非常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先驱者。武术和国际标准舞、杂技、花样滑冰等都是用人体和美体表现的艺术。
中华民族的祖先们,起初为了生存以武力守猎,后来逐渐地发展演变形成了武术艺术。又在生活当中为了记事交流,创造了文字发展了书法艺术。武术是东方明珠,书法是中国国萃,它们二者共同构筑了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书法与武术它们有着共同的生活需要,有着共同的流动美和节奏美,有着共同的自然美,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有着共同贯注浩然正气的尊严。书法与武术它们必须有一种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精神,才能纵横交错,变化莫测,彼此呼应,自然贯通。而书法与武术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相互鉴别,相互辉映,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柱。
《易经》的博大精深无外无内,道家的浑圆一气无始无终,儒家的浩然正气刚正不阿,佛家的中空禅定寓意深远。这些都是艺术生存发展的优质养料。儒家是阳舒,道家是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是“太初有道”。这一道,道出了艺术的根蒂,使艺术升华的广袤而玄妙了。武术大师李小龙先生说:“功夫的原理核心就是“道”;其实书法的原理核心也是“道”。艺术的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大“道”。艺术的发展必须有以身悟“道”的思想,才能提高艺术的价值。艺术的价值是什么呢?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清代包世臣说的好:学书如学拳,至学拳已成真气养足。“真气”是道家提出的养生之精华所在。尤其是太极拳它直接应用了道家思想理论创立了阴阳相生、快慢相间、上下相连、曲直相依、大小相从、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开合相寓、方圆交替、动静有象、虚实互伴、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变化无方的周身一体的太极之象,浑然一“圆”的艺术境界。武术理论:“手足运动不外乎一个“圆”字,绝无直来直去的。“书法也是要避免横平竖直的。直来直去不是艺术的范畴,艺术的范畴是曲中求直。因为直不能给人以情趣,“直”就是“冲”,“冲”是《易》理文化的大忌,因为久“冲”伤人,急应避之。
书法与武术说穿了就是一个动静虚实的运动过程。所以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一披一挂书之道也。武术以虚实为练功之首要,中医同样以辨别虚实为首要之诊,书法也是以虚实为起步。书法与武术讲: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所以,虚实是书法、武术、中医的第一经。书法、武术、音乐、舞蹈它们有着共同的感人之处,有着共同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它们以“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的思想,以自然与人为整体辨证施法,来指导书法、武术、中医等学科。书法与武术不同的是,书法是凝固的音乐,武术是格斗防卫。特别是美国人认为太极拳是“中国古代传下来的自卫艺术。”是“一种移动的沉思。”书法与武术所行驶的都是起、承、转、合。所表现的都是衬托、对比。书理与拳理相通的是体悟之道,阴阳之理,动静之机,虚实之趣,锤僵柔化。它们都是博学多闻,武外求武,书外求书,异类而求之的学问。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它们都是“心气”艺术,都是“心气”有多大意运就有多远的艺术。书法拳法皆入道,文武合一使通神。一套拳法就是一幅书法作品,一套精彩的拳法就是一幅精彩的书法作品。书法与武术都是以人为本以品为上以德为先的君子艺术。如人品不高,思想不丰富,胸怀不宽大,容不了江河湖泊,装不下三山五岳,技法再多也不外乎雕虫小技的粉饰,是成不了大器的。书法要有大鹏搏风,翻波逐浪的气势,练拳也要练出气吞山河,行航五岳,势压三锋之气势。给观赏者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书法与武术都是在快慢交替、方圆变换、轻重缓急、开合收放,气血共溶、刚柔兼施、奇正有至的哲学中一层功夫,一层体会,一层修炼,一层领悟,一层提高,一层境界地发展壮大起来的。狂草大家张旭路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的草书的狂势神韵。我本人明晰了书法的节奏也是从武术演练中体察到的。狂草书如同打醉拳,看似醉的颠三倒四,其实,拳法不乱心境明晰,醉而不醉,神不散失。正可谓,醉由意运,一招一式均击力敌。狂草书也为一笔书,看似连绵缠绕、纵横多变、笔法诡谲、神出鬼没,其实呢,规矩严谨,狂不失礼。总之,书法与武术是同出一辙,是一个父母的哥、姐二人。如同陈式一路太极拳是柔多刚少,正好张旭的《古四帖》也是柔大于刚;陈氏二路太极拳又是刚多柔少,而狂僧怀素的《自叙帖》又是刚多柔少,非常默契。书法有《书谱》,武术有《拳谱》。书法的章法要朴实大方,运笔要速而不滑,迟而不滞。武术要神气舒展不拘,运用要圆活不滞。书法要求,一画之变化,一字之变化,一篇之变化;武术则是,一手之变化,一式之变化,一招之变化。书法讲:锥画沙,印印泥;形意拳说:落脚如生根。书法是以意取象;武术是象型取意。书法八面出锋,武术七拳并用。书法讲笔墨纸外三合;武术是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外三合。它们的内三合都是意、气、力。书法以意象为最高境界,武术模似龙形、猴象、虎坐、鹰翻。书法讲:先入法,在出法,后变法。武术是: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书法讲:提、按、顿、挫,武术说:起、落、扣、摆。书法讲: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武术说:动如风,稳如钉。起式好似卷地凤,落地如同树栽根。书法说: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武术曰:重如铁、轻如叶、坚如金石、轻似杨花。书法一气呵成,武术全神贯注。书法有诗曰:忽然叫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武术也云:快似闪电如猛虎,内外生辉一拳倒。书法要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武术是“无往非劲”。书法有“永”字八法。点、竖、钩、提、撇、捺、折。武术有桩功八字诀:顶、扣、圆、敏、抱、垂、屈、挺。书法是意在笔先,武术是意在人先。书法的搅锋正是武术所说的螺旋运动。书法讲: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武术讲: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书法讲: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为终篇之准。武术讲:一起得势,以下无不得势。总之,书法与武术处处贯通,一脉相承。它们都是以形象思维见长,以生存哲学立世。书法拳法无定法。它们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形神合一,就是以意识导引动作,重意轻到形了。也就是“意”的方面多了,“形”的方面少了,不能说了。只可意会,不可言明了。甚至一出口就是错误的。佛说:“不可说”。庄子也说:“道不可言,言而非也”。书法与武术对人体的作用都是养心、定性,聚气敛神,是无形的高级保健品。“神”就是“心性”,所以只有正确的修心、修性才能深层次地理解“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之。”的道理。儒家讲:正心诚意,佛家讲:明心见性,道家讲:练心养命。三家皆以“心”着眼,皆以“修心”为修炼的大刚。心安静,则道自来。出家是修炼,在家依旧是修炼。修炼就是学习、领悟、提高。书法与武术发挥最好的时候,就是“心无杂念,精神集中”的时候。古言到“心无其心,法无其法,即为心法。”以心传心,皆今自悟,识自本心,是见本性。书法拳法实质上就是心法,心法实质上就是无法,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之所以佛家说“法尔任运”也就是,虽有法性也可以任意运作。武术里讲: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方是最上乘的修炼,书法呢?同样是修到无法之法方为大法,是高层顶端。最后用太极拳大师解守德的话做结束。他说: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际上告诉了我们到最后什么“法”也没有,这也是《金刚经》中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09年4月1日 作者 付三石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