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六脉太极之一混元太极(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噗噗宝贝 时间: 2012-10-10 16:00
标题: 六脉太极之一混元太极(一)
混元太极拳,传于武当太乙门内《太乙混元大法》,是武当传统的六脉太极的一支。“太极拳法”自三丰祖创,按武当正传,诸艺承传不记姓,不追年谱,仅以艺名传世。正宗的武当内家拳法,乃内功演于武途,以“太乙事仙”为根本,以“混元练气”为手段,以“太极演象”而传宗。仅就太极演象而言,阴阳动静,反复变迁,演为外象而成拳路,而各宗功法异殊,所演示的形象各异,而形成不同的拳宗,故各宗按其功夫体系,及表现的风格而分枝脉,按传统计有六支:龙虎太极、六合太极、乾元太极、混元太极、浑天太极、如意太极,合为传统的六脉之学。混元太极,它是在混元内功武技演化基础上,历经气摧形动,抻筋拔骨的练形阶段后,气机和畅,内导外行,运化中产生各种动力震动身心,动象渐如“行云流水”,内在则中正圆活,气畅神融,进一步运化纯熟,形成典范的式子,对诸式的武技内涵体悟通透,内气循阴阳二经牵缠运转而归宗于十三势,形成典范的拳势,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其劲路沉雄博大,深厚圆活,演示出此脉风格,混元太极由此而得之。如此,不识混元之象,难尽斯术之妙也,凡武当正宗,皆言拳功相合,譬如大树,功是根本,拳乃枝叶。唐人魏征云: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然则,混元者何?曰:元阴、元阳化合之谓也。乾坤之大,日为阳极,月为阴极,以字会意,“日月”二字左右相合为“明”字,故混元者;元明之道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载:“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诞于宝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妙不可得名”又载“...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可见,混元之象,正是老子所谓;“恍兮忽兮,窍兮冥兮,其中有‘精’”,的先天真一之境也。若人将体内的元阴、元阳打成一片,则能步入此境。易图(如图一所示),此乃宏观,是后天返先天之学;以微而观之,则一气周流无处不达,何处无阴阳?亦何处不混元?三丰祖师有诀云:“流珠灌养灵根性,修道之人知不知?”此流珠即言混元内功中“气聚成形”升华而成的太乙混元流珠。在外若将“日、月”,上、下相合则为“易”字,而“简易、变易、不易”为易之三相。太乙者,太乃至大,乙古字则为“S”,是太极图中的原始形态,以图演易理。言变化无穷则号“太极”,故太极拳内藏“鬼神莫测”之变。一个太极图,武学、丹法已俱备于中,昔江湖言内家乃仙术,信乎!混元太极,内成混元之象,外显太极之变,此宗巍然而立焉。混元太极拳,既由“混元内功”所演化,其风格特点亦有别于社会常见的太极拳,它讲究“重意不重形”,所谓重意者,意为真意,即拳谚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行功时,需先入境,此入境非指修持中的入静及存想、意守之类,而只要练拳时把身体稳一稳,神略一凝即可,这一稳、一凝看似简单,实已是先后天之判矣。凡人每天在世务中奔忙,思想亦无刻得停,练功之初,躯体从劳禄中一停住,神识随之一刹,这一刻,正是“一念刚住,百念未生的虚空之境”,道书有云:“能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此时混元内功萌动,随之行拳,身心能全溶入意境,信手挥洒皆能成拳,一招一式皆合法度,若如俗传之入静、意守等,则已错失先机,而坠入后天造作了。练功有素者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期然而然地进入这一境界,和光同尘,此乃圆融入世之法,是俗世修持之最平易者,亦最难者,为混元内功中“神形俱妙”之境,此时一灵独照,外形自然动静无碍,无过无不及乃有大成。至若理法,武当内家言“法无定法,有法之极,归于无法”,而法由理生,理由心悟,故能理法精透。混元太极拳重理不重法者,盖理通、法自修,不言而喻之事也。讲功夫讲的是“功理、拳理”,其实,太极拳的原始骨架,就是十三个字“棚、捋、挤、按、采、列、肘、靠、顾、盼、定、中、守”。这十三字概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劲路和技击心法,古传的太极拳,并无套路,纯以气机运化,一任天然,出于道功,按内功修为的内涵不同而演为六脉风采,但外在均体现太极拳的神韵。武当名宿关亨九老先生在其《武当修真密笈》中言道;“....合成太极十三势,此外并无套路,因之过于深奥而玄虚,令人无从下手,虽有后人依据十三势编成套路,(即太极拳)便于行功,然已失去十三势的本来面目”。是的,本来按照传统的武当功夫,以内功入手,演为武技至经脉通畅,归宗于十三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当派门户深隐,门规有“......不传叵测之人,以防乱世”之语,太极拳的面貌,直至约五百年前,才由道人们逐渐传入社会,但仅把拳架留下,而内功心法至今隐而不宣,虽然如此,自太极拳流传出以来,它的健身价值,已为无数的爱好者带来了身心健康,而拳架运行气血,外导内行的锻练,亦造就了不少武林高手,这不能不说是武当派对社会的一大贡献。那么,传统的“混元太极”又是怎样的一种风貌呢?按门内所传,混元太极起自混元真境,聚而后发,混沌初开启动拳势,劈开混沌,自然分出阴阳二极,术语称之为“二仪歧分”,二极相互牵缠,遂演出太极之形,以真意行气,以球为用,掌分八法,力发十干。掌分八法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掌分八门乃能照顾八方;力发十干为“戊己、丙丁、甲乙、壬癸、庚辛”,以混元内力故,力发十干乃功至必然,随心所运,力点之变而已。身形缓如行云流水,快似急风闪电,而随便每一动一静,皆与十三势相符,此先天气化之功,非人力所能为也,不修内功,焉有此为?因此,一个拳种的基本功,决定了这种拳的风格,但单靠操拳,是难以在实质上体现拳法的风格的,也就难以达到拳法的最高境界。这好比习字,要把字写好,必须在横、竖、撇、捺等基本笔划求,每一笔划的“形式、排布”,是构成一篇字的关键因素,同样的,太极拳的基本功,不可能在套路的操练中获得,拳路的运化是按先天气化而运,人天同易,每时每地都不同,一个劲可以是几十个招式,也可千招百招用的是同一个劲。由此可见,混元内功中的十个式子,是混元太极的拳母,十式中的手、眼、身法、步已体现了混元太极的内在要素,其穿插、分化、环环相套即为混元太极,这本来是如把八个基本笔划随意组合成不同的字一样简单的事情,关键在得法,悟法而已(详参拙文《太乙混元球武技释密》)。于此,混元太极的意、理、法可明矣。武当的太极拳自五百年前由道门流出社会以来,形成社会上众多学说,诸家各执一得诠释此学,至今太极拳论著已汗牛充栋,此亦足证太极学的博大精深,它高深的理论和超凡的境界,吸引了世上无数爱好此道者探索其精髓,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但相形之下,随着人们不断的编撰新套路,注解拳理,而实际的功夫体验与完美的境界,却离人们越来越遥运了,“一年着熟,三年始懂劲,十年太极还出不了门”,年青的后学者不断的拢涉,但他们太难脱出这“人为的拳架束缚”了!由是观之,太极拳发展至今,是兴耶?衰耶?早在五十年代,著名气功医师周潜川先生即指出:后世练太极拳的人偏重套路,动作虽花巧好看,但是已失太极原貌,而且有悖养生,因为人编撰的套路并非按天然气机而运化,气脉纠结不清,往往三阳经先行,三阴迟滞,阴阳失衡以至虚阴上逆做成偏差,晚年方显出症候,每见患高血压,消渴症者,虽脸如涂朱,其实苦不堪言。故周先生当年已大声疾呼,希望恢复三丰祖师所传太极十三式原貌,可惜,十年浩劫期间,周先生死于冤狱,此说未得广传。(见周先生著《气功药饵疗法及救治偏差手术》)吾闻古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愿我神州同道,能携手阐扬武当太极之真谛,则幸甚矣。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