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源远流长的峨眉武术 [打印本页]

作者: 噗噗宝贝    时间: 2012-10-8 14:52
标题: 源远流长的峨眉武术
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道文化,丰富的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游人观光探险、朝山拜佛,1996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既是全国风景名胜区,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同时也是源远流长的峨眉派武术发祥地,峨眉山云山雾海,千年古刹,藏龙卧虎,武林高手辈出。

千百年来,秘不外传的峨眉武术以内外兼修的神功赢得了世人的瞩目,给人以神秘、虚幻、高深莫测之感,流传海内外,与少林、武当并称中国武术三大门派。

  峨眉武术可溯源于道家的养生功。道教称峨眉山为“虚灵洞天”。相传早在道教传入前,即有方士登临,留下了不少仙话传说。据《魏书·释老志》载:轩辕皇帝问道于峨眉山。向谁问什么道?《抱朴子》十八卷中云:轩辕皇帝到峨眉山向天真皇人问“真一”之道。皇人曰:“子即君四海,欲复求长生,不亦贪乎?”原来是求长生之道。尽管皇人取笑了他,还是授予了《灵宝经》和《三一五牙》之法。《三一五牙》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论述人体内精气神三者之辩证关系。道教重要经典之一的《太平经》有一段注明:“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久即彬彬自见。身中形渐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修其内,反应于外。内以致寿,外以致理,非用筋力,自然而致太平矣。”又说:“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一者元气所起也。”精气神都在“气”的基础上产生。“且三者共一位。”又谈到“守一”(练功)之法:“守一之法,老而更少,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去老返稚,可得长生。”《庄子·刻意篇》中把长生之道说得比较具体:“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的好也。”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梁代道士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等道教著述,均记述了有关养生之道的“吐纳导引”之术。

  游至汉魏时期道教已传入峨眉山,道士们居洞穴炼道术,把养生术作为一种长生不老的手段。主张在清静无为中进行自我的性命双修,强调体内精气神的修炼;追求今生今世得道成仙。其修炼方法是通过“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炼法门,达到“意”与“气合”,“气”与“神”合的境界,使自己的心灵与气息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是以天、地、人合一为目的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只是为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达到“长生”的一种“气功”手段,称之为“行气派”和“双修派”,并不含技击的目的。但是这种“气功”后来却融合在武术之中,成为武术中的一部分。如三国时的名医华陀,他把《庄子》中的“熊经鸟伸”术发展为象形的“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象编成动作,配合吐纳,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彭祖导引术的发展。

  到了隋末唐初,有河南嵩山少林寺高僧云昙,云峨眉山,传入了少林拳法及功法。后来峨眉山僧人以此拳法为基础,结合佛教修习禅观之法,吸收了道家的养生功和民间狩猎功防技艺,融合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才开创了峨眉“僧门”派。

  南宋建炎元年 (公元1127年) 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 融合一气, 经过多年琢磨, 创编成

  《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又有德源长老集僧道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一书。此时,峨眉武术已有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到了明代,峨眉武术更强调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公元1507----1560年)曾来峨眉山,观看一道人的武术表演,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

  明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枪法中包括: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审势、形势、戒谨、倒手、扎法、破诸器、身手法……等篇,至此,“峨眉武术”方成为我国武林中一大流派。它是集道教、佛教的养生练功方法和医学治病强身原理,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创编成各种徒手的或器械的攻防格斗功夫、套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形成的峨眉武术。

  明末清初,峨眉武术的拳种流派已大有发展。所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五花”指拳派流传的地域;“八叶”指“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

  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其传人,遍及国内外。如“八卦门”最有影响的传人董海川(约公元1813--1883年),在江南游历时,初学少林罗汉拳,后来峨眉山,得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动作,不断丰富、整理、完善了八卦门拳套。此拳现流传于成都、重庆、宜宾、自贡、雅安、万县等地区。又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长期观察群猴相斗和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创编出“火龙滚”为主的拳术,因万年寺楹联中有“黄林”二字,遂取名“黄林派”。清末仙峰寺太空法师及徒神灯长老和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有别于各派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师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侠家拳”是侠客李胡子从峨眉山学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此二拳现流传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法门气功十八段”、“虎爪拳”、“蛇拳”、“鸭拳”、“浪子燕青拳”、 “跛子拳”……等均为峨眉僧、道创编,目前四川境内都有传人。

  到了民国年间,海灯法师、李瑛大师,都是峨眉派武术的佼佼者。峨眉僧、道中也不乏武艺高手:清音阁的李真法师内功深厚,剑术高明,有“峨眉剑仙”之誉。1937年,夹峨路通车时,有二峨山猪肝洞蔡道人,一只手扒住汽车,竟使汽车不能开动。1938年峨眉山冰雪庵主果瑶法师的高足永辉和尚在成都少城公园武术馆参加“擂台”比武,击败了擂主获得金章。

  峨眉武功融汇了各派所长,具有“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后发至先”的特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玄妙,姿态优美,威力十足。峨眉武术支派众多,到清初已有“五花八叶”之说。“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即:开县的黄陵派,涪陵的点易派,都江堰的青城派,通江的铁佛派,丰都的青牛派。“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大门派“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僧门”据说传自少林僧人,特点是巧、快、灵、动,主要流传于峨眉、新都、洪雅、荣昌、云阳、雅安、内江等地;“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主要流传于成都、双流、温江、眉山、郫县、三台、青城、绵阳、威远、宜宾等地;“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特点是高桩,分“三原派”和“直隶派”,主要流传于成都、乐山、自贡、宜宾、都江堰、内江、绵阳、攀枝花、西昌、雅安、德阳和南充等地;“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主要流传于成都、乐山、自贡等地;“洪门”相传以明太祖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

  劲,主要流传于成都、乐山等地;“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特点是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主要流传于成都、南充、内江等地;“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主要流传于内江、自贡、大竹、通江、渠县、南江、巴中、云阳等地;“会门”(一称“慧门”),特点是以意导动,顺乎自然,讲究化刚为柔,主要流传于内江、遂宁、雅安、金堂、名山及川北、川东等地。八大门派多有分支,除在川内广泛流传外,在重庆、贵州等省市也有较大影响。

  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发展至今,有近三千年的 历史,已成为四川武术的代表,门派达六十多个,拳种拳路成百上千,“五花”、“八叶”之说也只能是大致概括。 事实上,除上述八大门派之外,余门、苏门、孙门、六合门、盘破门、青城派、黄林派、绿林派等门派也是峨眉派的重要分支。

  峨眉武术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四川武术的代表。峨眉武术的发源地峨眉仙山,自古就是“天皇真人论道之地,楚狂接舆隐域之乡”。因各种原因,一些具有仙道思想的武林世外高人,都隐身西南峨眉深山密林、寺庙之中(如:宋祖赵匡义的军师“西夷先生”陈抟老祖);由于峨眉山既是道教的第七洞天,又是佛教的普贤道场,道、儒、释武术相溶相生,又相互斗争,所以峨眉武术也受到“仙人”、“佛祖”和一些“杂学”思想的影响,以及严厉门虚规的影响,同时也受四川“盆地意识”的制约,变得神秘幻,高深莫测。所以说峨眉武术自古就不张扬,民间流传有“少林武术传天下,峨眉武术不出门”的说法。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数代以后,峨眉山道士将内功与拳法相结合,才正式形成了以内外兼修为特色的峨眉武术。清代峨眉山僧人将峨眉武术逐渐发扬光大,此时在中华武术的体系中才正式出现了峨眉、少林、武当三大武术流派,它们同时并存,缺一不可。

  近年来,作为峨眉武术发祥地的峨眉山市高度重视峨眉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宣传峨眉武术、抢救峨眉武术、发展峨眉武术,2002年成功举办了“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精英赛,2006年将峨眉武术成功申报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今年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峨眉山市正积极准备将于今年7月举办 “2007年中国国际峨眉武术节”,从而让峨眉武术走向世界。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