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十三势歌诀注解和阐释 [打印本页]
作者: 噗噗宝贝 时间: 2012-10-8 11:16
标题: 十三势歌诀注解和阐释
【题名解】
十三势者,一般将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称为八劲势;进退顾盼定,称为五步。两者合之,称为十三势。其实,此乃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法。有说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中),为六法半的。应当还有正隅,虚实,收放,吞吐,刚柔,单双,重(轻)之六法半。此两个六法半合称为十三法。而由此十三法演化出的攻防拳势,称为十三势。
因为,以阴阳同时存在的法则来看拳势,就出现了掤中有捋,挤中有按,採中有挒,肘中有靠,进中有退,顾中有盼、定(中)分重轻;正中有隅,虚中有实,收中有放,吞中有吐,刚中有柔,单中有双,重(轻)里显定(中)。反之亦然。捋中有掤,按中有挤,挒中有採,靠中有肘,退中有进,盼中有顾,定(中)分重轻;隅中有正,实中有虚,放中有收,吐中有吞,柔中有刚,双中有单,轻(重)里显中(定)。
而十三势的法式中皆存在逢中必定分轻重,故定(中),轻(重)这俩“半个法”能说明一势之公用法则的性质,故立为一势而论。这就是太极拳十三势说法的由来。
如:吞吐法,或吞中有吐,或吐中有吞。皆是逢中必定,定必用中。然吞吐之势或轻或重(沉),皆可见景生情而用之;同理,再如:挤按法,或挤中有按,或按中有挤。亦皆是逢中必定,定必用中。然挤按之势或轻或重(沉),皆可见景生情而用之。
又名“行功歌诀”者,乃说的是本此诀言的精旨妙义而练功、而运使,才能达到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的预期效果。
【注解】
①、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这一句提纲挈领的论述,首要强调太极拳十三势得以至用的自身攻防机制之总机枢在腰隙,即完成攻防使命而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就在腰的刚柔虚实变化中完成的。这是从形拳招熟到气、意拳懂劲的有形拳术攻防之道来立论的。为什么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呢?有关这一点,前贤多有论述,如腰之松懈,一身无功:腰为一身上下内劲,外形攻防动静变化之枢机。防守、攻击、转化,三方面内容的质量之好与坏,都决定着攻防胜负的效果问题。故前贤有关于腰的功夫内容的论述,录之于下。
腰第八:身之枢轴者腰也,腰要灵活圆熟,直鞭坚固。况力皆从腰出,气亦由腰所运,一屈则气阻力闭,上下不能相通矣。 《拳经拳法备要•周身秘诀十二项》
此论中说明腰的功夫必须具备两项内容:初看是,一是柔化的圆通灵活;一是刚发的鞭直坚固。即具备柔行气的功能,又要具备刚发气的功能,及刚柔相互转化的功能,合计曰三项功能。然于“腰顶”的功能,自然就有顶气和顶形的功能,及气形同顶的功能,之三项功能了。
腰顶
首先说腰顶之顶的真传秘诀之精义,腰为一身外形上下相随攻防动变之中枢机要处,简称:中枢,又名:根珠。
此乃因为腰的左右虚实,决定着左右之手足的上下相随之动变的正确与否!故腰实者为顶之用法,腰虚者为化之用法。此亦是一体之中见二法的运用也。一腰而同时可见虚实之二用。此亦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一精义尔!此乃腰顶之运用的根本之精义尔。
腰有刚柔两种运用的法式:
柔化时,腰要圆活灵通,可有万拳招法攻防变化之运用;刚发时,鞭直坚固,可助拳势的发放之威力,此乃腰顶之运用的又一精义尔!
运气在腰脉一条,太极拳讲究:
紧要全在胸中、腰间变化,不再外面。力从人借,气(机)由脊(己)发。胡能力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开合,便知阴阳。 《清代李亦畭太极拳论•五字诀•五曰神聚》
论中的:“气之由下而上也”之开法,乃腰顶气上行发放之运用的又一精义尔。
内气、外形相互为用之“腰顶”:
由屈伸动静,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降,就去则升。夫而后谗为真及神明矣!
《清代杨氏传钞老谱•懂劲先后论》
此段论述中的见入则开,遇出则合。乃言外形运用之法式的;看来则降,就去则升。乃论内气运用之法式的。如果,以内气、外形的相互匹配如一的劲形逆从之法式立论,就要写成:见入则开,看来则降;遇出则合,就去则升。此法式中自然见到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暗劲法式;更为重要的是,这中间可以见到存在着腰顶的前顶、后顶的具体运用之方法。分析如下:
见入则开,看来则降:是说对手进击逼来,则我在接触点之外形为开式的运行,而内气看其来势则降至腰间,而腰之外形自有前顶的运行之势。此乃外形之腰顶的运用之又一精义尔。
遇出则合,就去则升:是说对手先前进来逼迫没有功效,然后必定引领而退走,则我与之接触点的外形立改为合式,而内气看其去则由腰间形於脊骨、布于手指。此乃腰的顶气之功见矣!此处不是论的这一点,而是腰中之内气还要有一股要往后顶腰之形的劲势,以预防外形随彼去的过程中而出现前倾之失。此乃腰顶运用的又一精义尔。
上述腰顶的五种运用方法之精义,有用形者,有用气者;有以形用气者,有以气用形者;有内气、外形相互为用者。皆腰之气形相互为用之功也。五用之法,“腰顶 ”之功的内容详尽矣!这就是为什么杨谱之中有“身形腰顶”的歌诀之原因,因其对腰顶的功夫之认知的的确。故作此歌诀以便于流传。
身形腰顶
拳法枢机妙无形,无形枢机自当熟。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
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清代•杨氏传钞老谱•身形腰顶》
观此此歌诀着重谈出“腰顶”功夫乃身法中不可缺如之项目内容,如果缺少腰顶功夫中之任何一项功夫内容者,是为未得真传秘诀者也,何必在废功夫修炼呢,终无正果的。这就是诀言: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一句之精义尔。
歌诀中一句诀言:“腰顶穷研生不已”就将腰顶的三项攻防功夫的功能概括诒尽了。形顶者,腰送手足的“过身法”之法式尔!乃腰进之法。劲顶者,内劲从腰至背、肩、肘、手之上行,谓之上顶;内劲从腰至臀胯、大腿、膝、小腿、足踝之下行,谓之下顶。顶者,开势的助推之催势也!得此法式者,腰顶之功法入门矣!功夫易得矣!
如何修炼腰顶的功夫呢?现在录取“站橦歌诀”,并分析解释如下: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俗名“站橦”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
掤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
身形腰顶皆可以,粘连黏随意气均。
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腰的虚实,决定着手足的虚实,故而要留意在此。不单留意在腰,还要同时注意内气在周身运转腾挪不要出现有停止不动,运转涩滞的情况。这样内气、外形虚实相须,一而贯之,动静变化才能流畅自然。
②、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拳家认为古人说: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能与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拳术通兵术,拳法同兵法。拳术中的比武较技之施招用手、施手用招,亦应顺随为法以胜人者,谓之神拳艺境。
自身虚实相须,内外一而贯之,才能听探的清楚、顺势而动以应之;在顺势而动变的过程中外形始终保持静定的行功状态,还不断的听探着对方的虚实动静之变化,以便随时的加以调整顺化的内容。这种因敌变化而变化的无为法式,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太极传统拳法的静以制动、小力打大力的神奇之妙用的真谛。
太极拳之所以有如此神奇之妙用的攻防艺境,因其修炼、运用,势势都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法则的实施之体现。即直养自然先天之听探、顺化的能力,在神为非人力也。故而,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之获得,得来都不觉得费了什么工夫了。
③、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揆者,音葵,kui,推测揣度的意思。此处用此字乃说明修炼拳术攻防招法时,尚意不尚力,再顺随为法,时至神知,最终才能达到神拳的神明艺境。
④、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腰为一身外形上下之枢机;内气升降开合之窍要。宜圆通灵活而无滞,鞭直坚固顶劲而不曲。为了保证腰的正常功能之发挥,必须作到肚腹内的松静自然,才能保证内气的正常运转。否则,肚腹用力而内中僵拙,内气运转失灵,亦能牵扯到腰的枢机功能使之不能正常发挥。肚腹用力乃初修炼太极拳者经常出现的病拳现象,故而前贤在歌诀中特别强调的指出来了。这就是时刻留意腰的上下之中枢的作用,腹内松静,内气周身腾挪的自然而然。以及身法的尾闾中正神能上贯头顶百会,一神自然领起;满身轻灵利索动转而又能作到“顶头悬”。
⑤、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听自由,有两个含义:一是自己练拳时,依照拳法之势的内外伏应之机势,尚意不尚力的循序做去。致使神、气、形,皆能在“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法则下,遵照拳式内外规矩自由自在的运行,能作到形不为神之累赘,而势势的劲意承接的天衣无缝。能如此而行者,此是谓之由己的功夫;一是与人比武较技时,能作到从人不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死。从人之法,亦从听探的功夫而来,听探之真切,则顺从得自由自在,不为人力之所拘。此正是 “功夫无为法自修”的精义。
太极拳法的功夫主要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自练时以心使身,身能从心而动静变化,是谓“由己”;一是与人推手、较技,虽能由己,仍是从人为法。此两者都自然而然的做到了,就能屈伸开合的听任自由的与人切磋较技印证攻防功夫了。能达到如此之攻防功夫艺境,都是自己留心推演刻苦用心求得的。
⑥、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这句主要说得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传授之宗旨的精义。习拳练艺,要拜明师,得真诀。这就要有明师的口传身授,才能入门正确地修炼。口传的秘诀要拆讲论透;身授秘技诸法之精义以佐证。即拆手盘较种种攻防技法、招式,皆为身授之法式。所谓“拜师三年,得法三年”的精义在于兹。凡习拳练艺者,能得明师的接引入门,口传秘决,身授秘技诸法之窍要,而攻防功夫在身者。日后,当时常扪心自思自问之,攻防功夫缘何而得?得师之所口传身授,是师不负我;我又对师如何呢?能否不负师焉?但是,能做到:“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的具有高尚之武德者,方是贤良的堂堂正正的坦然君子。其能不知“一日拜师,终身为父”之说乎?俗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岂知,拳门最忌讳妄图虚名、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之徒。故凡修炼太极拳者,皆应知道“学拳学做人”的至理铭言。
而此句“功夫无息法自修”的说法,其意义何在呢?无息者:乃指“十二时辰不昧主人翁”的精义,即指将修炼功夫的意识溶入到日常生活中里,可使功夫、技法生活化,才能将功夫、技法养的(体认的)自然而然。不要认为只有具体修炼功夫技法时才是修炼呢!正所谓:“生活起居不离这个”的精义,就是修炼功夫的自然化、自觉化,才有运用的自动化之艺境。此谓之根深蒂固矣!
这就是太极拳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的升华,单凭自己的刻苦用心推演是不能求得的。这必须由拜师入门,师父口传真诀、身授秘旨精义,再加之自己不间断的修炼、用心思索、举一反三、悟性体认,方能修炼有成。
⑦、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修炼太极拳者的练用功夫的标准呢?很简单的一句话,看其在修炼攻防技法和运用于比武攻防较技之中的攻防技法之实施,是否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法则?是者,乃真攻防功夫;非者,就不是真正的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真功夫了。太极拳的修炼之建体、至用的基本法则,以什么为标准?其标准就是一个,乃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从中才有“尚巧不尚力”的以柔用刚之攻防技法的运用。就是心先媾筑内劲之动变的景象,再由内劲动变之景象构筑外形的动变之形态,以成攻防之拳势。这个拳势形成始终过程的动变法则,就是内主外从之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的 “意气君来骨肉臣”的精义。
修炼太极拳分为三层攻防功夫艺境:第一层为法身形之体的形拳招熟的小成阶段,第二层为法身德之体的气、意拳懂劲的中成级阶段,第三层为法身道之体的神拳神明的大成阶段。功臻大成阶段,乃达到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的境界。此正是修炼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境界了。
⑧、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为什么要运用“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法则,作为衡量一个修炼太极拳者的练、用功夫的标准呢?修炼太极拳的最终目的,及其意义何在?亦是很简单的一句话,“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就充分的证明和体现出“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习拳健身的观念,可以成为现实。拳谚讲:“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这句话是说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正确方法的基础上的修炼,才能实现“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的可能。即修炼太极拳,如法而行,自然是健身、技击,攻防艺境并行不悖。关于这一点前贤早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故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功用到此,谓文兼武全将相身,更必出处有道焉。试止以时,不以道殉身,亦不失机,勿贪为主,勿吝为先。如有欲习此者,详言喻众,莫为己私,化传万方,奠定国家,小则终保厥身,大则兼济天下,启可轻乎哉? ——摘自《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文中带点的文字含义,就表明了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正确方法的基础上的修炼,才能实现“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的这一观点的可能性。即修炼有“道”;不要妄自修炼而造成百病缠身,正“不以道殉身”一句之精义尔。
⑨、歌兮歌兮百卌字,字字真切义无遗:卌字,音西、xi,乃“四十”之数的古时写法。全歌诀计七言二十四句,总字数168个字。最后的七言四句28个字,并非技法功夫的内容,故而不计算在诀言之内。这样,有关技法功夫的诀言之内容,就只有七言十二句,140个字了。就这七言十二句,140个字的诀言,句句是真诀,字字如珠玑,已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建体、至用中的所有内容之精义,阐发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有丝毫的遗漏了。
⑩、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凡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如果不是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则利的“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法则之练用;而是以形为制,尚血气用横力,神从则害。乃戕贼成者,终难深造乎道,自会成为终身的遗憾而悔不当初。此正是“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一句诀的精义之所在!贻字,音遗,yi。留下,留有的意思。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