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学习陈式太极拳近6个年头了,也在学拳中得到不少知识。曾经听一个太极拳大事说:“练拳不动手,动手就不是太极拳”我在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心里不服气,哪门武术不用手的?可是后来才知道,太极拳真是另类!到底怎么回事,且听我道来…… “不动手”,用字面语言说,有两方面意思,其一是手臂纹丝不动,其二是手动的幅度极小。显然,太极拳中的“不动手”并不是说手臂没有动作、手上没有力量。这句话在陈照丕先生的《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的记述中,“不动手”是说手不主动、乱动,当然,这话虽然体现了太极拳根本性的原则,如果学练太极拳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对于这话还是会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自以为是地作出各种错误的不认可的理解,甚至认为这些话是错误的。 一看标题,很多人就不能理解,这什么烂七八糟的,不动手用什么来发力?相信不少练习太极拳几年的朋友已经将“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这几句话背熟了,但真正能理解和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现在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原理帮助大家来理解----拨浪鼓.现代很多体育运动都运用了拨浪鼓原理,比如乒乓球,网球等. 小时候大家都玩过拨浪鼓,一转动手柄就发出咚咚响的声音,非常悦耳.鼓两边栓着小球的绳子是无力的, 当你转动那面鼓时,鼓两旁的拴着的小球也会跟着转动;你将鼓转得越快,小球也会转得越快;声音越大.把你的身体当作是那面鼓,你的手臂是球,当你转体时,你的手臂也会跟着转动;你的手臂越放松,就会转得越快;你的身体转得越快,你的手臂也就挥得越快。发出的力越大,而这就是击球的全部秘诀。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整体运动,整体运动是在用人体的中线为轴,以体带肢等方法的基础上,将意识与肌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的. 简单的说,任何的发力,都是利用重心的转化,以身体隐形存在的中心线为轴旋转发力。这个中心线,如果从头顶穿脊椎投影于地面,形成一个点,这个点与双脚的点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投影点决定身体的稳定性. 用儿童玩具“拨浪鼓”来比喻人体运动。当“拨浪鼓”转动时,以鼓柄(中线)为轴,鼓身(体)带动鼓臂(肢),将鼓锤(手,足)自然摆动。鼓臂及鼓锤摆动的方向、频率和幅度,源于鼓身转动的速度及倾斜角度。人体运动力要从中线扩散到躯干,从躯干传递到四肢末端,由于人体四肢并非是被动物体,所以在传递的过程中,将各局部的力连接在一起,使力量成为一个整体,为人体充分发挥力量打下基础,这就是以体带肢的方法。 在生活中,很多事我们都是用手做的,如果要求别人先动腰部去做一件事,马上会成为笑话。可太极拳就要求腰部先动带动四肢,可不少人却由于日常生活的影响,都只在手上练拳,很少想到用腰练拳,因而上身得不到松柔的锻炼,胸,肩等部很难灵活,推手时易为对方所乘,不会走化了。现在开始练太极拳时要改掉以前的习惯,用腰来练拳,要像和尚念经一样,心里不停念叨:手不动,手不动,腰动手不动。想一想拨浪鼓,对太极拳功夫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