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打印本页]
作者:
justkd
时间:
2011-6-7 21:50
标题: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研究事物与事物间的区别,就要十分重视研究它的特殊性。研究太极拳也是如此。中国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拳架风格各个门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陈式太极拳善用缠丝弹抖之劲,爆发力强;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柔化著称,但具有杨式小架灵、快、直、变的特点;武式太极拳源于杨式和赵堡架,姿势紧凑,出手不过脚尖;孙式太极拳,又称开合太极拳,强调“开手”、“合手”,它吸收了太极、形意、八卦三家之长,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敏捷自然,步法善走莲枝步;赵堡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则是轻、柔、活、中、正、平、圆,轻在于灵、灵在于手、柔在于松、活在于节、中在于势、正在于身、平在于稳、圆在于转。正因为上述六大门派相互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才能流传下来。但建国以后,国家体委公布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都是按杨式太极拳改编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比赛套路也以杨式为基础,又吸收了陈、吴、孙式的某些特点,所以杨式太极拳在国内外流传最为广泛。
那么,杨式太极拳到底有哪些特点?近几年,一些专门介绍杨式太极拳的书籍不少,但介绍练拳好处和拳架动作的多,而介绍杨式太极拳特点的并不多,有的仅是只言片语,过于简单,有的甚至把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误认为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关于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在杨式亲族传人杨振铎、杨振基老师的著作中,都有重要论述。笔者的先师、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赵斌先生,在《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四章“太极拳问答一百条”中,也专门讲了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话:“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杨澄甫的另一位人室弟子崔毅士先生也曾经论述过杨式太极拳的特点:“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浑厚庄重”。上述特点,有些是各大门派所共有的,而杨式太极拳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些则是杨式太极拳所特有的。赵斌老师在晚年授徒教拳时,又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讲过一些自己的重要观点,我曾经当面聆听过老师在这方面的真切教诲。现结合自己练拳三十年的实践,试图从以下十个方面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加以说明。
一、立身中正安舒。对于身法,太极拳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极拳说十要”主要是身法要求。但“立身中正安舒”这一特点,尤以杨式太极拳最为见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功时身法要正,大部分动作都要使上中下三个穴位(即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基本能够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个重力垂直线,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要保持中正,从大椎穴到尾闾部位(长强穴)要保持脊椎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尾闾要像船舵一样指引航向。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就能体现立身中正安舒的特点。杨式的这一特点,不少名家都有见教。杨澄甫的高足汪永泉先生形象地把人体喻为一口古钟,钟蒂为颈项,钟顶为肩圈,钟身为腰圈,钟口为胯圈,中心垂直线为钟绳,钟锤系于中心垂直线下端,即所谓铜钟五个点,十分强调立身中正。杨式太极拳名家李迪生先生在自己客厅挂着一幅对联,其上联便是“端正身法脊竖起”,也是强调身法中正安舒。
二、拳架开展大方。杨式太极拳在拳架上的独特风格是开展大方,认为只有开展大方才有助于肢体上下左右的对拉拔长,拳架开展大方要求身体要内外放松,举手投足动作须到位。上下对拉拔长的典型拳势是“白鹤亮翅”,左右对拉拔长的展大方。衡量拳架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大方是一个重要标准。
三、动作松柔缓慢。这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最突出特点,也是杨式太极拳之所以名扬海内外的最主要原因。杨禄禅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习拳艺数年,后自成一派。杨式太极拳拳架中没有像陈式太极的弹抖、跳跃、震脚等明显的刚猛发力动作,形成了自己大松大柔的独特风格。这是增加功力由松入柔、运柔成刚的独特练法,也是老幼咸宜的强身健体之法。据说杨澄甫教拳授徒,强调最多的也是一个松字。他常说:“松、松、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他看弟子练拳半天可以不说一句话,但一个“松”字有时要说几十次。这种大松大柔,绵里藏针的行拳走架风格,也符合中国道教鼻祖老子柔弱胜于刚强,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四、行功速度均匀。有的太极门派强调快慢相间,发力刚猛,而杨式太极拳则强调慢、柔,而且特别强调速度要均匀,忌讳动作时快时慢,架子忽高忽低。速度均匀既包括从起势到收势的整个套路,也包括单式动作手脚运行与配合的速度,还包括上一个动作与下一个动作的过渡衔接自然协调。一套八十五式传统套路打下来大约需要22分钟,下盘功夫好的可以打到40分钟到一个小时,而且起势时的速度就决定了整个拳架套路的速度,全部套路速度始终如一,“迈步似猫行,运劲如抽丝”,要求动作转换时,徐徐地倒换重心,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快慢始终如一,而不主张“快慢相间”,行功走架速度均匀,是杨式太极拳的独到之处。虽然个别动作可以做得稍快一些,但从总体上说好似行云流水,速度均匀。即便是转身双摆莲和转身左蹬脚等动作,也仍然强调速度均匀。
五、招式虚实分明。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一文中,开宗明义的提出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把分清虚实摆到头等位置,可见分清虚实对于习练杨式太极拳之重要。杨式85式太极拳从头到尾,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虚实分明,而且绝大多数动作都是一个腿承担大部分体重,当全身重量坐在右腿时,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当全身坐在左腿时,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两腿平均承担体重的动作是极个别的。除了起势、云手、右打虎势转回身右蹬脚的过渡动作中有短暂的马步外,其余几乎都是一腿虚一腿实。而且杨式太极拳中的虚实相互转换,又都是由半虚半实、半实半虚到全虚全实,全实全虚的逐渐转移。比如脚踏地面的由虚变实,前进时脚跟先着地,脚掌、脚指依次着地,最后才全部踏实;后退时脚尖先落地,脚掌、脚跟依次着地,最后才全脚踏实,就像太极图当中阴阳鱼相互消长的情形一样,这种虚实分明的拳架特点,在杨式太极拳的整个套路中非常突出。
六、周身圆活连贯。“圆”,是说太极拳所有动作都走弧形的半圆;“活”,是说动作不呆滞,上下相随,步随身换,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而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太极之圆犹如一个三维空间的球体,触动任何一个点都会引起整个球体周身的转动和位移,挨着何处何处转;“连贯”,是动作之间衔接非常紧密,没有明显的断档现象,如行云流水,滔滔长江波浪,连绵不断。人们只要仔细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杨式太极拳的动作连贯性很强,上一个动作结束的同时,又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使人难以发现动作之间的起止界限。如“左搂膝拗步”接“手挥琵琶”一势,当搂左膝推右掌时,随着右掌小指领劲侧掌前送的同时,随身体前去的惯性,右脚跟自然抬起,向前跟进半步,就进入了手挥琵琶的开始。拿每个动作的起承转合来说,“左搂膝拗步”的“合”,同时又是“手挥琵琶”一势之“起”,动作非常连贯自然。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