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吴式太极拳讲义 (1-5)
[打印本页]
作者:
志敏
时间:
2009-10-27 13:26
标题:
吴式太极拳讲义 (1-5)
作者:吴公藻
([荐者按] 吴公藻(1899-1983)为吴式太极拳鉴泉宗师之次子;马岳梁(1901-今)为鉴泉宗师之长婿,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式太极拳传人。该讲义于1935年首次出版,因文字简要而于太极拳要义阐发详尽,久已遐迩武林。今据1985年香港上海书局再版材料植入,以飨同好。)
第一章概论
太极拳创于何时?众说纷纭。据明史“方伎传”所载“洪武(1368-1398)十七年太祖诏求三丰不赴。二十五年乃隧入云南。建文元年完璞子访三丰于武当,适从平越归来,相得甚欢。永乐四年侍读士胡广奏曰:三丰深通道法,拳技绝伦。......”此说大致可信,是则太极拳传于世已六百年。清同治(1862-1974)年间吴家太极拳第一代宗师全佑受业于杨露蝉杨班侯父子,受露蝉之命拜于班侯门下,于今已传世五世,亦百有余年。
一种学术能流传于久远而不替,且世世代代发扬光大,战后更发展至南洋、美加等地,定有其必传之价值,兹综其要而言之:
一、以盘架为体,在强健筋骨,调和气血,合乎现代生理学与病理学之理,能防疾病于未发,亦能疗之于已发,祛病延年,为后天养生之术;
二、以推手为用,循太极动静之理为法,采虚实变化之妙为用,合乎心理学和力学之理,以柔克刚,以刚济柔,可以得技击实用之效;
三、应敌时随屈就伸黏连不脱,能因人之势,借人之力而致敌于败,非力敌,而系智取;
四、太极拳为道家之行功,注意武德修养,每一姿势无不中正安适,每一动作无不轻灵圆活,决无刚猛激烈致敌于死地之意,此为仁;
五、以养气蓄劲,柔中有刚,精神内敛,意存丹田,则愈练愈精,愈练愈微,由微入妙,由妙入神,而至形神合一,达到大勇无畏境界。
太极拳一不用气,用气则滞;二不用力,用力则断;三不用法,有法则尽(唯初学者则不能无法,须知先有规矩后成方圆;先有法而后无法,则臻最高境界)。而系以棉、柔、巧为行功要旨。其动也,则全身无不动;其静也,则全身无不静,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互变,无笨重迟滞之弊。男女老幼皆可习练,动作纯任自然,物来顺应,学之毫无困难,苟能精勤研究,历久不懈,获益非浅。
第二章太极原理
孔子(551-479B.C.)赞易,始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周颐撰“太极图”推道体之本原曰:无极而太极,如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
太极乃宇宙生化之原,虽是无形无象,无声无色,然一切形象,声色皆有太极生化而出。是以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由此可知太极者,动静而已;阴阳者,太极而已。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之中,太极永处变动开合之状态。举凡天地万物,一往一来,无时不刻尽在变动之中,此即太极之微旨。
在拳而言太极者,因其原理由太极之动静、阴阳、开合之变化而来。其基本在动中求静,静中求动。而其动作则主要研究虚实,虚实即是阴阳。是以学者首先应知阴阳动静之理,然后循序渐进。
第三章阴阳动静
阴阳者,天地之道。为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凡一切立于对等地位之事物,皆曰阴阳。以太极拳而言,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刚者为阳,柔者为阴;攻者为阳,守者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进者为阳,退者为阴;实者为阳,虚者为阴。此乃双方立于对等地位而运用其变化者也。
运用变化中,无论在动在静,必须保持中定,否则即有过或不及。过者,过其量也,在势、在力、在劲均超过其本能之谓。不及者,不足也,不足则本能无从发挥。
在易理而言,阳盛则阴消,阴盛则阳消。火盛制水,水盛制火,彼此循环不息。在拳理而言,盛是将过其体力与气力合用之极,一过限谓之偏盛、失中,此乃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之理。
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阴阳消长与物极必反之理;尤须知道满招损谦受益之道,悟阴阳互妙而达中和之本,则规矩方圆得其要矣。
第四章入门基础
太极拳以盘架为体,推手为用。初学盘架时,姿势务求中正安适;动作必须轻灵圆活。
兹将八大要点列述如下:
一中:心气中和,神清气沉,立点在脚。重心紧于腰脊,精神含敛于内,乃能中定沉静。
二正:每一姿势,务求端正,最忌偏斜。虽或俯或仰,或伸或曲姿势繁多,其重心必须稳定。重心稳定则开合灵活自如,进退有序;重心不立则开合失其关键虚实不清。
三安:安然之意,切忌牵强。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适,动作均匀,呼吸和平,神气镇静乃无气滞之病。
四舒:舒展之意。姿势动作务求开展,使全身关节节节舒展,然非用力伸张,而系自然徐徐松展,自能得到松活沉着之趣。
五轻:轻灵之意,然忌漂浮。动作轻灵缓和,往来自由自在,久之能生松沉之劲,进而生粘黏之劲,故轻字是练拳下手之处,入门之径也。
六灵:灵敏之谓。由轻灵而松沉,由松沉而粘黏,能粘黏即能连随,能连随而后能灵敏,则可悟及不丢顶。
七圆:圆满之意。每一动作务求圆满而无缺陷,则能浑成一气而免凹凸断续之病,推手用劲,非圆不灵,处处能圆则活矣。
八活:灵活而无笨重迟滞之意。上述各节融会贯通后,则屈伸开合,进退俯仰皆能自由。
第五章身法要义
人身可分三部九节,三部即脊椎,两臂与两腿。属于脊椎者:一头顶,二胸背,三腰腹,此三节为人体之主干。
属于两臂者:一两手,二两肘,三两肩,此三节为人体之上肢。属于两腿者:一两胯,二两膝,三两足,此三节为人体之下肢。
身法分上中下三盘。胸背以上为上盘,腰胯为中盘,膝腿以下为下盘。三盘功夫非每人能兼而有之,因人体之长短,体力大小而不同。所以矮者多取高者之中下盘,高者专打矮者之中上盘。身小灵活者善走,身高体重者善守。力大者多攻势,力小者多守势。初学盘架应走低势,动作开展,进退之间注意虚实转换,缓步而进、缓步而退。如此则肌肉日渐坚实,筋络增强力量,关节曲伸持久,日久自能产生弹力,此种弹力即柔中寓刚之力。
腰胯为全身之枢纽,为武功身法主要部分,进退顾盼之时,必须立身中正,四末自然就序。太极拳用腿之时甚多,如单双摆莲、分脚、蹬脚、金鸡独立、胯下势、进步搂膝、退步倒撵猴等等皆是。而用腿之时必须腰胯松沉,上下四平八稳,以两膝两胯旋转之法而出之,所以要涵胸、拔背、松肩、垂肘、裹裆、护臀、松胯及尾闾中正。
太极拳身法是由上而下,所以上盘功夫最为重要。每一动作全是圆形,运用连续不断。点有点之转法,线有线之转法,面有面之转法。轴心与车轮之面积虽有大小,而圆周一定是三百六时度,转法分寸全*自己掌握。
人体虽有三部九节,身法亦分上中下三盘,然应用之时则须完整一气,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节节贯穿,自能得心应手。
作者:
我想学打拳
时间:
2009-10-27 15:00
写的很好。
作者:
天上来客
时间:
2009-10-27 15:07
不错!!!!!
作者:
oeyt
时间:
2010-4-14 13:43
写的好!谢谢!我好好拜读!!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