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陈式太极拳小架简介(附拳谱) [打印本页]

作者: awagink    时间: 2009-5-20 10:51
标题: 陈式太极拳小架简介(附拳谱)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与欢迎。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剑、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从陈氏太极拳又派生出了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式太极拳。在陈氏太极拳体系当中,被后人称为“小架”的,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习形势。

  一、陈氏太极拳“小架”概说

  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历史上陈氏太极拳并无大、小架型之分,而是在训练方法上,对于初学者,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徒弟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划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而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后人为了区分陈氏太极拳的不同练习方法,拳术上有大架、小架(大圈、小圈)之称。如今的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除了动作形式不同外,其技术理论基础是一样的。大架拳手也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开始也讲求将圈放大,两者的训练过程基本相同,因此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

  陈氏太极拳大架因一些后人在外走镖或经商,而开始向外界传播,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氏太极拳大架得到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小架由于仅在家族内传授,且师承严格,至今鲜为人知。如今的陈氏“小架”传人也开始向外界传授,但由于起步较晚,普及范围仍然有限。当代陈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有:十八代传人陈金鳌(陈垚之嫡孙,囊小架真诀)、陈克忠、陈克弟、陈伯祥、十九代传人陈堂(陈玉琦)、陈东海、陈东山、陈立清、陈立宪、陈伯先等。如今,他们的后代及学生正在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而积极的努力着。

  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图说》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览遍全书并没有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由此可知,《陈氏太极拳图说》记载的太极拳架,应该是最接近于陈王廷所创拳术的原貌。

  二、陈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5、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6、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7、立圆多、平圆少。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8、整圆多、弧线少。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以上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术特点,各式太极拳相同的要求本文不再赘述。

  三、陈氏太极拳“小架”溯源

  在陈氏十四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陈有本之前,太极拳被传下来的只有一种练法,并无大、小架之分。对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有本。

  据《陈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明士多出其门”(陈家沟有陈公兆力斗疯牛的传说),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 …有本门人陈清平、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睾山。有纶传李景延、张大洪”。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武学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有本之艺显然是得到父亲真传,并且在陈有本之前小架已经存在。小架具有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一路柔多刚少,二路刚多柔少,而且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有序的训练方法,被陈家沟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并非像有些书上所说的“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称为新架(现在称小架)”。

  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在外,遂求教于族叔有本公。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架型予以放大,亲自辅导苦练一年有余。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大圈的说法。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就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加以区别就以此架叫“大架”,将传统练法称为“小架”。

  四、世人对《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疑惑

  为什么《图说》纪录的拳架为64式,不是74式?因为《图说》是陈鑫避轻就重,择拳式精华而加以论述,记载的并不是完整的拳架。比如:预备势、收势及一些连贯过渡招式未收录在内。有些虽然表述了,但没有将它们作为拳架的一招列出(易经有六十四卦,或许是受“六十四”这个数字的影响吧)。

  晦涩难懂。《图说》不是一本初级学习教材,而是拳手功夫、理论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寻求再提高的理论指导书。再加上古代语言习惯、没有句读,有些地方还使用一些方言俚语,使一些初学者和缺乏古汉语功底的人难以充分理解。另外,由于《图说》中的某些文字字意与现代文字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结合练习体会理解其精神实质。


----------------------------------------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陈鑫拳架)  六十四式三段十三势分节

  第一段 为第一至五势

  第一势 只一势 言太极阴阳之理

  预备势

  开歩正立 虚领顶劲 含胸拔背 松肩沉肘 屈膝圆裆 气沉丹田

  一 金刚捣碓

  两臂左掤 蹲身捋按 左腿提收 上歩前挤 提膝冲拳 震脚落拳

  第二势 共三势 太极生两仪

  二 揽擦衣

  提膝左引 右脚右开 弓歩右掤

  三 单鞭

  两掌下按 手足右合 左脚左开 弓歩左掤

  四 金刚捣碓

  旋臂右捋 左转掤挤 提膝冲拳 震脚落拳

  第三势 共二势 两仪生四象也搂膝拗歩象乾坤坎离四正之位

  五 白鹅亮翅

  提膝左掤 右脚右开 跟脚展臂

  六 搂膝拗歩

  左开歩按掌 旋臂分掌 右转拦掌 搂膝推掌

  第四势 共二势 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兑震巽艮四隅之位

  七 初收

  两臂前掤 退步收手

  八 斜行拗歩

  提膝掤臂 左脚斜上 右脚跟进

  第五势 共四势 蓄精以至出精终于复归太极原象

  九 再收

  两臂前掤 收脚后捋

  十 前蹚拗歩

  上歩插掌 右脚跟进 上歩握拳

  十一 演手肱捶

  旋臂掤引 拦掌收拳 弓歩打捶

  十二 金刚捣碓

  两臂掤挤 提膝冲拳

  第二段 为第六至八势

  第六势 共六势 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势中变格

  十三 庇身捶

  两臂侧分 提膝合抱 右脚右开 右肩挑靠 转体滚肘 叉腰合肘 右肘按压 右下打捶

  十四 背折靠

  右臂右引 右肩后靠

  十五 肘底看拳

  左转掤臂 上歩右捋 肘底看拳

  十六至二四与后面四九至五七完全重复

  十六 倒巻肱

  退步撑拳 左肱倒巻 退歩右按 右肱倒巻 退歩左按

  十七 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 右脚斜开 跟脚展臂

  十八 搂膝拗歩 同六

  第七势 共四势 倒转身法以归平垣身法

  十九 闪通背

  上歩掤臂 插掌翻臀 盖歩前掤 翻身大捋 上歩拦掌

  二十 演手肱捶 同十一

  二一 揽擦衣

  左转收脚 右脚右开 弓歩右掤

  二二 单鞭

  右掌左捋 手足右合 左脚左开 弓歩左掤

  第八势 共十三势 横行法足法伏身法飞身法合身法手足齐用法转身法偷歩法护头护心护膝法为十三小势为交手法

  二三 云手

  右手左捋 跟歩右运 左脚右收 开歩左运

  二四 高探马

  退歩右捋 提膝翻掌 虚歩探掌

  二五 右擦脚

  提膝掤臂 分手右踢 左脚右插

  二六 左擦脚

  右转合手 提膝掤臂 分手左踢

  二七 中单鞭

  左转曲肘 分手横蹬

  二八 击地捶

  左脚前落 右脚上歩 左脚上歩 右捶下击

  二九 二起脚

  左脚上起 右脚跳踢

  三十 兽头势

  落脚合手 上歩搂膝 虚歩掤臂

  三一 踢一脚

  左转提膝 分手踢脚

  三二 蹬一跟

  右转落脚 转臂提膝 分手蹬脚

  三三 演手肱捶

  右转落脚 上歩拦掌 弓歩打捶

  三四 小擒拿

  盖歩左掤 上歩推掌

  三五 抱头推山

  右转掤臂 提膝抱头 弓歩双推掌

  三六 单鞭

  手足右合 左脚左开 弓歩左掤

  第三段 为第九至十三势

  第九势 共七势 前后相顾手法与眼法分披身法速进歩法右转身法平踨身法气归丹田平心静气法亦为交手法

  三七 前昭

  左手上领 弓歩左掤

  三八 后昭

  右转扣脚 弓歩右掤

  三九 野马分鬃

  提膝穿掌 弓歩左掤 提膝穿掌 弓歩右掤 提膝穿掌 弓歩左掤

  四十 单鞭

  上歩右合 左脚左开 弓歩左掤

  四一 玉女穿梭

  旋臂左引 跃身震脚 上歩穿掌 跳歩推掌 右腿叉歩 转身掤臂

  四二 揽擦衣

  转臂收脚 右脚右开 弓歩右掤

  四三 单鞭

  手足右合 左脚左开 弓歩左掤

  第十势 共十二势横脚打法低身法高身法用膝法及重出七势

  四四 云手 同二三

  四五 摆脚

  左转云手 右转捋引 弓腿顶肘

  四六 跌岔

  收脚合手 跌岔蹬脚

  四七 金鸡独立

  弓腿左掤 提膝右托

  四八 朝天蹬

  落脚收手 提膝左托

  四九至五七与前面十六至二四完全重复

  四九 倒巻肱

  右肱倒巻 退歩左按 左肱倒巻 退歩右按

  五十 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 右脚斜开 跟脚展臂

  五一 搂膝拗歩 同六

  五二 闪通背

  上歩掤臂 插掌翻臀 盖歩前掤 翻身大捋 上歩拦掌

  五三 演手肱捶 同十一

  五四 揽擦衣

  左转收脚 右脚右开 弓歩右掤

  五五 单鞭

  右掌左捋 手足右合 左脚左开 弓歩左掤

  第十一势 共六势 十字靠制命法跳跃进身法纵法

  五六 云手

  右手左捋 跟歩右运 左脚右收 开歩左运

  五七 高探马

  退歩右捋 提膝翻掌 虚歩探掌

  五八 十字脚

  两臂左引 提膝收掌 开歩推掌 分手摆脚

  五九 指裆捶和青龙出水

  右转落脚 开歩拦掌 右捶指裆 提膝举拳 跳歩按掌

  六十 单鞭

  左转勾手 左脚左开 弓歩左掤

  第十二势 共三势 坐地身法前进上歩法上下相顾身法

  六一 铺地锦和上歩七星

  左臂左引 仆腿下捋 弓腿穿掌 提膝掤臂 旋臂落脚

  六二 下歩跨虎

  退歩搂掌 提膝旋臂 虚歩撑臂

  六三 摆脚

  上歩掤引 转身右捋 右脚外摆

  第十三势 共二势 倒转身法上掤下打法护脸护心法 共十三势以文象起以武象终

  六四 当头炮

  屈膝摆掌 落脚右捋 弓歩冲拳

  收势

  两臂右引 提膝冲拳 震脚落拳 开歩正立
作者: qlzt777    时间: 2009-7-3 16:45
谢谢楼主的发布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