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论陈式太极拳可否有定型架(标准架)及其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太极妞妞
时间:
2010-8-24 17:38
标题:
论陈式太极拳可否有定型架(标准架)及其意义
曾读康戈武教授讲话“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其对杨式太极拳标准化的观点,让人拍手称快,解决了同一拳套各自发挥的混乱局面,现在才有了可以几万人一起表演杨式太极拳的宏伟场面。现把康教授的讲话摘要如下:
“ 三、杨澄甫定型架给我们的启示
思考“杨澄甫定型架”的定型基础、定型过程以及定型以后产生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获得了一些启示。这些启示可以归纳为拳架发展要走标准化的路、制定拳架标准必备的条件、规范拳架须融体用明理法、和而不同自立于世界体坛四点。
(一)拳架发展要走标准化的路
“杨澄甫定型架”问世后,极大地促进了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其原因在于通过“定型”,定出了标准。《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将这个“标准”称为“常度”。作者在《例言》中说:“太极拳之主体,贵在动静有常。故练时举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运动之轻重,进退之伸缩,气息之宏细,顾盼之上下左右,腰顶背腹之俯仰,须知各有常度。”知道了“常度”,也就是明确了“标准”。传授者都按一定的“标准”去教,练习者也都按这一定的“标准”去练,就能将一定拳架和拳式保持着一定的标准传承下去、传播开来。而今,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拳式“标准”编制的“(24式)简化太极拳”,普及到了世界各地,但各国各地练法一致。在举行北京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集体演练、海南三亚万人太极拳集体演练等活动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练习者,不需事先进行排练,集合起来就能随着简化太极拳的音乐韵律整齐地进行练习。体现了拳架“标准化”,对于普及传播、相互交流、集中比较(比赛)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标准化”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准则。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产生于昔日农耕文明环境的武术,多以家族传承、分散练习和个体练习为主要形式,大多缺乏“标准化”的“定型架”。各拳种的发展,应借鉴杨式太极拳的发展经验,制定出本拳种的“定型架”,走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反观陈式太极拳,也存在着一样的问题,目前社会上陈式太极名家众多,大众练习陈式太极的也越来越多,发展迅速,是很好的现象。但各个名家也各有发挥(指对拳架的改动,不是内在精气神和气质功力的表现),使得同一套路五花八门,差异甚大,导致各个传承体系的练习者互相攻击,互数别人的不是,各认自己才是正宗。这也难怪,包括陈家沟的名家,也是各有各的架子,没有一个标准。
本人以为,陈式太极拳应以沈家桢,顾留馨编著的“陈式太极拳”为标准,其拳架是以陈发科的拳架照片为主,不足部分由其子陈照奎补充。陈式太极拳在近代主要由陈发科发扬,推广,其功夫,地位也得到各界人士的公认。现在各地的陈式太极拳家也大多是陈发科的传承。所以,以陈发科的拳架作为标准架,可得到大众的认可,使大家学习陈太极时有了一个准绳。
拳架有了标准化,其意义在于:
第一, 练习者心中一目了然,学习时有了检验的标准,做到学拳有所依。
第二, 便于制定比赛的标准和举行大型的表演活动,不同传承之间也能走到一起表演和交流。
第三, 解决了不同传承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各立山头,互相袛毀的局面。
第四, 陈发科的拳架是立足于好几代人的传承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是实战中智慧的结晶,其每一动作要求都有其目的和意义(特别是作为技击的目的),现在不少人经多年练习自己认为体认深刻并发现前人的不足而进行改拳(往往这些人并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而推推手而已),且不论这些人是否已超越了前人,但这样发展下去,社会上就会出现千千万万种同名不同型的陈式太极拳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