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初级太极拳浅谈 [打印本页]

作者: hanshu0000    时间: 2010-8-12 22:26
标题: 初级太极拳浅谈
太极拳是我国遗传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它不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在击技防卫上也有独到之外。它的演练要点是:心静体松 圆活连贯 虚实分明 呼吸自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通过上学期的常规教学考查我认为是失败的。
追踪调查及私下探访得知,当代中学生并不喜爱太极拳,甚至个别学生认为这是上年纪人的运动;从小学到初中各学段都学习过,很熟悉可又不会;高中阶段进行学习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以上这些现象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爱动不爱静,可以说一切活动凭兴趣、凭爱好,那么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改变教学方法,来学习太极是否会好些呢?为此,围绕“兴趣”这个点特调整教学教法供大家商榷:
一、结合基本防卫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
    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径脉、创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棚、履、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组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当被对方从正面双手抓住两肩部时,已方双手由下而上上移,从对方双手的内侧按压对方双臂,从而完成解脱过程。又如“左右野马分鬓”以“左”为例,当对方从左方向已拳击面部时,顺势闪躲,用右手抓住对方右手手腕,同时将左脚插入对方右脚后侧,另将用左臂插入对方左腋下,贴紧对方,快速拧转上体,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向后摔倒。这种典型的攻防动作,在整套动作内还有“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穿梭”及“转身搬拦捶”等不下十余种,而“内通臂”,及“双峰贯耳”等更具有实际的攻击意义。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
    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教具及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并用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如,“双峰贯耳”等教学动作,同学间可相互演练。这样教学,学生学的积极,领会掌握动作更快,具不易遗忘。再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以利动作的掌握。此外辅助教学的方法还很多,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
三、民族音乐渗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简练的口令动作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免不了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而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我国民族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太极拳主张有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拳论用“运劲如抽丝”、“自始至终,绵绵不断”,“行云流水”等形象的采纳,以求匹配,往往可合二为一,收到意想不到的共呜效果。在教学与练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四、持之以恒,巩固中见成效。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早锻练及课外活动等时间,也可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实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多体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及教育,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以上这些仅是本人反思,供大家讨论,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实践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