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太极拳学习心得
[打印本页]
作者:
imaldini
时间:
2010-6-13 09:49
标题:
太极拳学习心得
随着太极拳课程的开展,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有关这一传统文化的知识。在课上,大家积极的展开讨论,课下,又集思广益,找来了各个方面的文化和传说。就这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轻松而充实的学习着……
论题一:太极拳的四个基本特征
太极拳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缺一不可。
1.太极拳是拳术,具有技击性。其套路招式符合拳理,具有攻防含义,能够产生攻防实效。
2.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术,内外兼修。内家修炼注重意气,以养生为基础,从松柔、虚静入手。
3.太极拳的拳学理论具有哲理性。太极拳融老子的《道德经》、《周易》、太极阴阳学说于拳学理论,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虚极静笃"以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古典哲学思想指导拳术法则、招式规范、套路组成、技术要求等,构成了独特的拳学理论。
4.太极拳符合医理,具有健身功效。太极拳根据古代养生术、吐纳导引,传统医学的经络、气血、形神相因论等医学养生理论,确立了注重意气、形神合修的修炼方法。现代医学对太极拳运动的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是符合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的运动项目。
论题二: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 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 一之意。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
太极:语出自〈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是<系辞传>对<易>的宇宙生成图式及<易>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太极" 一般用来指天地未分以前的状态,被认为是万物的本源.<系辞传>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从"太极" 生成来的.
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倒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也."
"古往今来,时空无限。多少功洁,昙花一现。论造福人类,誉满全球,其医疗健身作用独领风骚着,唯我风华绝代之中国太极拳。"因为太极拳不光能强身健体,它其中还包含着博大的哲学道理,经过多少年的认证我们看到凡习太极之有大成者,其必无嗔无怒,轻喜贱悲,化心中一切杂念于绵绵不绝之式中,即使在与敌争斗中也不急攻贪胜,而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无招胜有招,至敌于无形之中。这正与哲学中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不谋而合,太极拳讲究抱元守一,依八卦而去,以太极阴阳互济,阴阳二者相互吸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补互融中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拳学整体。而矛盾的关系也是如此,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在一定条件下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二者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在太极拳中同样可以找到。
论题三:太极拳的方法及动作要领
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 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 曲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太极拳以"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园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 刚,发劲完整。
"静"字是练太极拳在思想上的要领。做到"身静、心静、意静"三合一为一整体的"静",首先要求全身内外一起放松,因为人全身由 206 块骨头, 400 多块运动骨骼肌及各内脏器官等组成,都受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及末梢神经的支配。太极拳是肢体语言文化,定势的造"型"和动势的"法"度,都是肢体在外显示的形状和姿态。在练拳运动时,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上下,四肢百骸,肌肤筋骨都必须均匀连贯,手眼身步法十分协调地一气呵成,是"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动静结合的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有 1. 动态力量锻炼,如:球类、田径、拳击 …… 等; 2. 静态力量锻炼,如:站桩、静坐、气功等;3. 动静结合的体育锻炼,就是我们所练的太极拳,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内外双修,也是娱乐、健身、技击三位一体的锻炼好方法。
太极拳适应面广,男女老少体质强弱都能练,贵在坚持,无副作用;太极拳也是一门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生活,而且练太极拳能使人健康长寿,青春长在。
在练拳时,要求达到"静"的境界很不容易。人在静的环境中求静较容易,但是在运动中及复杂的环境中求静就不那么容易了。在练拳时,我们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由骨骼、骨骼肌、神经和内脏器官等一个多元体组合,各有不同分工,但又密切配合,还互为转化和影响,是一个分秒不停的运行机体。能"静"是功夫的积累,也是练拳时间的积累。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从体会理解到熟练掌握,只有以日渐进,积少成多,而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所谓"多而惑,少而得"就是这个道理。想要求自己思想高度集中起来,达到无杂念,心平气和的"静",首先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想专一,把意识注意点集中在练太极拳时的手、眼、身、法、步,尽可能做到动作准确规范,时间长了,慢慢会达到静的境界。
太极拳练习贵在肢体全方位的阴阳变化,肢体的这种动作的连接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意识指导完成的。运动肌肉舒展和收缩,实际是骨骼肌的快肌、慢肌及原动肌、对抗肌、中和肌、协调肌和固定肌等密切协调配合而产生,根据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来牵动骨骼肌作轴向旋转运动。一个动作的完成往往要众多骨骼肌群参与及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同时骨骼肌动力又要靠血管平滑肌不断输送血氧提供能量,才使得动作能绵绵不断,轻灵柔化,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用意不用力。这也就是太极拳的型、意、法三要素,型:每个动作的造型;法:动作的阴阳变化及平衡协调连接的配合;意:是型和法的指导,是全身彻底放松(神经、意念、肌肉、骨关节及内脏各器官等),由此达到修身、养性、健康、攻防等功能目的。所以练太极拳要求用心意去练,加强体悟,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人的潜意识功能。只有处在高度"静"中,才能在瞬间内完成和达到练拳的要求。同时,"静"还能养精、气、神,"静"也能出智慧。
练太极拳时,还必须做到呼吸自然,细、深、长、缓,而后再应用架子来配合呼吸,以达到"由招熟渐悟懂劲"的境界。因为架子有快慢,呼吸没有快慢,反之则不益,造成在缺氧的情况下练拳,潜伏后患。本人的体验是,动作的配合应"开吸,合呼;起吸,落呼"顺其自然,而在练拳时还不能太注意气(呼吸),所谓"在气则滞,无气则纯刚"。
呼吸法有 1 、顺:自然呼吸; 2 、逆:腹式呼吸(吸时收腹,呼时呼吸肌舒张),也要求自然,是一种"静"状态下的内在感觉。逆腹式呼吸利用横膈膜升降增加肺活量,使之气沉丹田,通过气的鼓荡促进元气活动。"气"有多种。对自然界来说,有天气、地气;对医学来说,有卫气、营气;对修养来说,有浩然之气;对人身生理来说,有自身元气和呼吸之气等"气"还是宇宙的本原。改善物体和事物的结构就应由"气"的改善入手,这也是练太极拳"内练"的基本依据。"气"又分阴阳。阴阳的矛盾是"气"的基本运动形态。"气"还不断地处于运动中的四时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其运动的一方面。"气"是内在的,它与外在的"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互为影响还互为转化。"形气并练"才是完整的修持方法。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