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武林蔡李佛 纵横越百年
[打印本页]
作者:
cid
时间:
2010-5-22 09:31
标题:
武林蔡李佛 纵横越百年
李伟刚 新会,古称冈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毓秀,人杰地灵。 新会人崇文尚武,求真务实,善于创新,孕育出令新会引以为傲的岭南唯一入祀孔庙的明代理学泰斗陈白沙、岭南近代文圣梁启超和中国史学大师陈垣;产生了武林一代豪杰南拳宗师之一李友山、蔡李佛创始人陈享等,令新会有“滨海邹鲁”“武林圣地”之誉。 一、蔡李佛文化溯源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蔡李佛拳派始祖陈享(1806~1875年),字典英,号达亭,广东省新会崖西京梅人,在新会这块宜于武林生长的沃土上,几经风雨,几番沧桑,以其独到的悟性,潜心研习,兼容各家,始创了蔡李佛这一历久弥新、闻名遐迩的岭南名拳。并在其家乡设立蔡李佛洪圣总馆,在总馆门前悬挂“洪材定取文章事,圣算还推武略通”的对联作为练武之宗旨。 蔡李佛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传承于少林,根植于新会,融合百家,扬威岭南,闻名世界。它是迄今170年来,新会历代武林先贤留给我们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溯其本源,大致有四。 (一)从其传承文化角度看,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儒、道、佛”的文化内涵。其武术的真谛,源自中国道家学说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源自中国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勇”;源自中国佛家禅学的“无念为宗”“自悟”和真如境界。博大精深的中国“儒、道、佛”文化,成为孕育蔡李佛拳I术长盛不衰的源泉所在、灵魂所在。 (二)从其传承武林角度看,其源自少林,又别于少林,融汇百家。中国武术的各大门派多产自北方,如少林、武当、昆仑、峨眉、华山、太极等等,而李家拳、蔡李佛拳均出自广东新会,并闪耀于世间近二百年。一个古称冈州的新会县,能够孕育出两大武林名拳,实是一个奇迹。李友山是新会七堡人,是享誉岭南的李家拳的一代宗师,其拳术源于少林,他善于将其发扬光大,融会创新,创立了著名的李家拳,成为岭南五大名拳(洪家拳、李家拳、蔡家拳、刘家拳、莫家拳,通称为南拳)之一;蔡福和陈远护的拳术也源自少林。为纪念三位恩师,并以弘扬佛教的“慈悲为怀”“以人为本”的思想,蔡李佛始祖陈享公,将此拳术名为“蔡李佛”,这是孕育此拳术的关键。 (三)从其孕育的地理角度看,新会崖西京梅,地处广东珠三角西江流域的西南面,西靠雄峻古兜山,东接潭江西江源流,北依银洲湖腹地,南临南海之滨。这一区域的天然崖门,两山对峙,通江达海,咽喉屏障,居险处要,地理优越,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古兜青山似黛,崖海波涛如雪,是吸引无数文人雅士揽胜之境。这里受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与珠江文化传播融和、中西文化交融汇合的长期积淀与熏陶,对新会冈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区域,于700多年前曾演绎过可歌可泣、史称中国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的“宋元崖门海战”,曾涌现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民族英雄;这一区域的崖门炮台,是明清时期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雄关要塞;这一区域,有庞大的唐宋古陶瓷遗址群,这里是唐宋至明清时期中国对外通商、贸易、文化交往“古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文明的交汇点之一,有利于新会更多地吸纳海洋文化。这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是成就蔡李佛武术发源地的基本条件。(四)从其历史文化背景看,其时正是中国遭逢列强入侵,狼烟四起,国家蒙辱,山河破碎的年代。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陈享也同样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义不容辞地协助林则徐训练水师,辅助组织广州、佛山等地的民勇抵御外侮。鸦片战争(1840~1842年)爆发,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关天培在虎门誓死抗敌,陈享率领众弟子积极投身到虎门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精神和英雄气概。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火烧圆明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为了“尚武救国”,陈享首创了蔡李佛,此后各地蔡李佛武馆蓬勃发展。1851年到1864年,适逢太平天国运动,众多蔡李佛弟子加入到起义军队伍,充当主力军,陈享还亲自协助太平天国训练将士。上述历史文化,是孕育陈享的蔡李佛拳派的历史背景。 二、蔡李佛文化内涵 蔡李佛文化底蕴深厚,传播至广。其经170年孕育、创新、发展,不仅是一个享誉寰宇的武林体系,并且是一种共生共荣、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爱国文化。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思想,在陈享其人及蔡李佛拳派中得到充分体现,其忠国利民思想和临危不惧、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心。 (二)尚德文化。秉承“武德立身”的宗旨,崇武尚德,注重“仁、智、勇”、“真、善、美”,志在健身强体,安邦卫国,匡扶正义,为民济世。 (三)哲学文化。其一招一式,无不体现了东方哲学辩证统一的文化内涵,包含了“对立统一”“物质精神”“宏观微观”“天人合一”“气与道”等等。如刚柔相济,宽猛相济,攻防相合,进退连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张弛有度;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之又虚,实之又实;是我非我,有我无我,有形无形,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方圆兼容,思方行圆,随屈而伸,俯仰应对,左右相接,前后相顾;大动若静,动静无始,变化无端,应变神速,自然而然;人生有限,艺无止境。 (四)包容文化。其充分体现了“不择细流”“海纳百川”的理念,摒弃各门派之见,如授徒坚持不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要具备习武的尚德者,不分性别,不分老少,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职业,不分阶层,不分智愚,不分亲疏;也不论肤色,不论语言,不论文化,不论国度,穿越历史,穿越国界,以和济世,协和万邦。 (五)人本文化。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使人的特质得到充分锻造、提炼和升华,习武人必须树立“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品格,要自尊、自爱、自律、自警、自强、自悟。武医相合,心意合一,形神兼备,体气相合,手足呼应,劳逸结合,苦乐相随,苦中求乐。 三、蔡李佛文化发展 文化是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内在动力。蔡李佛文化,已成为中华武林的一大流派,在国际武术大舞台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所谓“变则通,通则久”,为更好地领悟其智慧,感受其文化,提升其品位,丰富其内涵,张扬其精神,保护其遗产,整合其资源,发展其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充分利用其人脉广势,增强其文化优势,发展其经济强势。 (一)要弘扬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向国家乃至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通过多渠道争取将蔡李佛武术作为优秀体育项目向世界奥委会申报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竞技项目,作为问鼎国际最高层次运动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三)向国家及省教育部门申请组建蔡李佛武术学院或学校,吸引或聘请全国知名教授、武术名家、武术精英、武术老师到新会任教、授课,或聘请为顾问,大力培养武林英才和武林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武术校园经济。 (四)重新科学选址,筹建“蔡李佛博物馆”和“李友山武术纪念馆”,形成蔡李佛文化集聚和文化大观效应;兴建“李友山大型塑像”和“陈享大型塑像”;要将上述兴建项目列入新会文化建设重点项目,进行精心包装,向外招商推介;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争取社会资本、广纳民间资本、吸引外来资金,或发动海内外蔡李佛弟子进行捐资筹建,探讨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和投资机制。 (五)认真做好文化需求的调研,发展、挖掘和寻找与蔡李佛相关的文化市场和产业链,成立蔡李佛武术文化中心,引导成立蔡李佛文化传播公司,生产与蔡李佛相关的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包括食品、保健品、日用品、艺术品等,如“蔡李佛保健茶”“蔡李佛养生酒”“蔡李佛寿康泉”等)。 (六)建立蔡李佛文化发展基金,创办《蔡李佛》专刊,或《新会蔡李佛文化研究》专刊,组织撰写蔡李佛的文章,专门组织撰写《李友山》《陈享》《蔡李佛》等剧本,投资拍制成电视连续剧或电影,将蔡李佛影视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使之产生最大的“影视效应”。 (七)建立与国内国际蔡李佛武术组织,将蔡李佛文化作为我区发展优秀文化的课题,组织有关部门或专人进行研究、挖掘、整合、利用和发展;着手制订《新会“十一五”时期蔡李佛文化发展纲要》。 (八)大力普及蔡李佛文化知识,开展全民蔡李佛武术健身运动,并把蔡李佛武术列入本区各中小学校园每天晨运体操的一项内容。 (九)通过境内外的各种传媒,将蔡李佛作为“新会第一特色名片”对外大力宣传,介绍蔡李佛,大造蔡李佛舆论,打响蔡李佛的文化品牌。 (十)以今次举办纪念蔡李佛170年盛会为契机,把弘扬蔡李佛文化与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与宣传新会名人效应结合起来,与推介新会的旅游和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