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再 说 太 极 脚 [打印本页]

作者: hqtqx    时间: 2010-5-18 00:24
标题: 再 说 太 极 脚
其根在脚 其病在脚
   拳论明示:“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传统太极拳十分注重脚下根基的训练,从初始习练就要打下牢固的筑基功。练拳光练两只拳、掌,忽略脚下的修炼,努了劲,也只练个半截拳。
      一套杨禹廷 83式传统太极拳,脚下便有二十几个步型,名为太极拳,而拳(捶)的动作不多,有上、卸步搬拦捶、撇身捶、肘底捶、指裆捶等11个捶式,掌型多于捶。83式拳以阴阳分为163个阴动,163个阳动共326动,从起式到收式脚下326次阴阳变化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少一个变化脚下便出现双重,双重为病。拳论提醒我们:“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练拳双重调身通畅受阻,技击只有失败。双重为阴阳变化之过渡,仅仅瞬间即逝,停留为病,为致命之病,明理的拳家绝不能带“病”修炼。
    中正安舒 立柱式身形
    太极拳脚之运用,离不开方向和方位,为什么太极大师杨禹廷如此关注对脚的训练呢?因为脚是根,太极拳离开根就什么也不是。我们在社会上看练家打太极拳,有时看着不舒服,有不协调的感觉又说不清楚,练家本人有时也会感觉到动作别扭,心里有不畅感,不细细检查又难以发现。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脚的方向和方位的问题。
    谈到方位和方向,不能不提到京城吴式太极拳掌门半个世纪之久的杨禹廷,其“立柱式身形”是他在教学上的重大改革,使习练者大大地克服了双重之病。他将传统教拳的四正位和四隅位以外接圆勾画成一个圆形的“八方线” 图(如图)。左右脚,哪个脚是重心,便是实脚,脚下便是八方线中心点。方向方位清楚,虚脚的位置也明白,行功练拳,东西南北方向明白、准确,不偏不斜,从中心点盘架子,人处于中央位置才有可能利用空间,随拳势发展而发展,随举动作变化而变化,布局周密,照顾到四面八方。练太极拳把握中正安舒,将拳盘得轻灵圆活,脚下的方向方位是十分重要的。这便是符合大极拳拳理举法要求的太极脚。脚下的尺寸关系着身形的中正安舒。社会上有人练拳,脚下没有准确的方向,也没有按照太极拳拳理规范的位置用脚。这次练拳脚尖朝向西南,明天足央又向着正南,方向不清,方位不明,严重影响手的位置,谈何中正安舒?身形不正又怎么能作到轻灵圆活?立柱式身形不会出现方向和方位偏斜的弊端。脚下的尺寸是十分严格的,坐步的实脚在中心点,尾闾“坐”在原足跟的位置,膝下过大趾趾甲根,也就是足尖、膝尖、鼻尖的三尖相对。“抱七星”实手的大指遥对鼻尖,虚手在臂弯,虚脚出在实脚的一侧1/8处,保证了脚与顶的中轴线,这是科学的立柱式重心,也就是立柱式身形。这样重心位置在变化中有严格的尺寸要求,绝对的保证身形的中正安舒。
阴阳虚实  脚下变化
    拳论要求练家要注意阴阳变化,拳论云:“变转虚实须留意。”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说到底练拳、技击中的阴阳变化在脚下。也许有人质疑,练拳时脚下来得及进行阴阳变化,技击中双方变化多端恐没有时间在意脚下变化。这种疑问可以理解,但敬请放心,在任何千变万化之中,周身总体阴阳变化仍然在脚下,不可能在任何别的部位。因为你每天练拳早已习惯脚下阴阳变化,习惯成为自然,无须再去想用脚去变化阴阳。每天练太极拳在动静、开合、虚实、阴阳中训练自己的感觉,日久达到在任何非常状态下,脚的阴阳变化运用自如。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太极拳讲究阴阳,设有阴阳就不是太极拳。因为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庄哲学,源于《易经》之阴阳变化。太极阴阳是拳之核,是拳之魂,是拳之母,太极拳之特性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

   太极功夫 始于足下
   习练太极拳不是件容易事,要改变平常的动作行为,手脚结合,“上下相随”,要真正在脚上下功夫。我们的脚由脚掌、脚后跟、脚趾组成。脚平松落地,足跟、脚趾亦应同时放松,从足心到前脚掌尤为重要。如果站立时脚松有难度,可坐或躺着试验。松脚的过程中周身感觉极为舒服,脚松得似乎没有了,这就对了。松脚必松脚趾、脚掌、脚跟,三者不可缺一,脚趾有若于小关节也应—一松开。趾关节的放松牵扯到周身的松柔,脚趾维持全身的稳固和平衡,脚趾松开在技击中是克敌制胜之关键。脚趾值紧怎么可能全身表里都放松呢?明此浅显道理之后,拳家对松全身先松根的追求将是首要的。拳家真正在脚下用功,一点力不挂,脚便有上浮之感,也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离虚”,这是脚下根基放松的缘故。



   太极功夫的根基是“步”。有的练家足背弓,趾抓地。扬禹廷大师循拳理深入研究后认为,脚平松落地为好。作为太极拳根基的脚,如果足背弓,趾抓地,有悖于太极拳的轻灵,也动摇了“其根在脚”。脚为太极拳之根的地位,练家要深悟这个理。脚为根基,脚要空松舒平。如果脚趾用力抓地,足背弓起来,脚很准放松,只能是脚紧全身僵,足弓而周身滞。吴式太极拳行功,头脑安静,神经不紧张,全体周身松净,轻灵圆活,周身上下无处不虚灵,盘拳松、柔、圆、缓、匀,身心双修。脚平松落地,脚与大地融为一体。不是以力踩地,以脚蹬地,脚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脚下轻飘上浮失去根基,人的肢体便失去稳固。脚越松,根基稳而越显牢固,功夫日渐增长.身体像一个铸入地下的水泥柱,撼之不动。从太极拳综合功夫周身大用讲,松脚就是放松全身,脚松后,踝、膝、胯、腰、肩、肘、手等九大关节都要松开,不松就是缺陷,就是凸凹,就是断续,这三大病破坏自身的平衡和稳定。



    大极拳脚下虚实变化是渐变,绝对不能突变。出步或并步,要分解成若干小动作,侧出脚从侧到正,如“起势”,先是大脚趾着地,过渡到二趾、中趾、四趾、小趾逐渐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后脚跟,全脚平落在地上,这才算完成脚与脚阴阳的变化,也就是重、的变转。从此练法不难看出,太极拳的脚下功夫很重要,练功的过程,就是大树往地下深深扎根的过程。日久天长,太极拳的功夫自然上身,捷径是没有的。其实,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的脚下功夫,阴阳变化一通百通,道理极为简单,“其根在脚”,是太极拳的根本。实脚变虚脚只能渐变,这是阴阳变比的规律,不能以腰胯横移两条腿变重心,这种悖于阴阳变化的动作,脚下不易出功夫。



        松,是太极拳的拳魂。脚是根,松身先松根,故松脚在太极拳松功中是首要的。人体的重量全压在双脚上,使我们的双脚变成可阴阳变化的太极脚是十分艰难的。脚不松难以使人体起支撑作用的骨关节放松,脚松方可能节节贯串松到顶,脚下有“双轻”之感,进而达“腾虚”之上乘功夫,达至“同意不用力”的境界。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