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八段锦完整教学(国家体育总局版)
八段锦功法源流
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字,是由“金”“帛”组成,以表示其精美华贵。除此之外,“锦”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并有坐势和立势之分。
八段锦在流传中出现了许多流派,总体被分为南北两派。行功时动作柔和,多采用站式动作的,被称为南派;动作多马步,以刚为主的,被称为北派。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
八段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创,尚无定论。但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可以看到,至少有4幅图势与八段锦图势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左右开弓似射雕”“背后七颠百病消”相似。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
《八段锦》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1.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2. 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3. 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
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4. 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
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
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
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5. 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
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
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
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6. 两手攀足固肾腰口诀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
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
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
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7. 攒拳怒目增气力口诀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
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
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
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8. 背后七颠百病消口诀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
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
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
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八段锦的中医解读
1. 两手托天理三焦:调全身,平衡阴阳
本式名称中的“双手托天”是动作的要领,“理三焦”是对其作用的概括,它以中医学的三焦学说为指导。
本式锻炼时通过站立状态下的十指交叉上托至极,使脊柱得以充分伸展。这一动作对全身的影响是明显的:全身各个关节几乎全部参与锻炼;如果在两手托天时配合逆腹式吸气(锻炼有素者可以应用),还会使胸腹部的几乎所有内脏得到间接的“按摩”;同时,由于人体的上、下肢,分别有手足三阴、三阳经分布,躯干的前后除有足三阴、三阳经外,尚有任、督两脉循经,故全身经络系统中最主要的十四经及其相关的络脉、经筋、皮部,也随着锻炼的进行而得到调理。因此,本式的“理三焦”作用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调理作用,对包括关节、肌肉、脏腑等在内的全身均起作用;二是平衡作用,通过对阴阳经脉的调理,起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三是桥梁作用,通过运动量较小的、全身性的“两手托天”运动,为整套功法的锻炼起到“热身”作用,使锻炼者顺利地从偏于静的“预备势”,过渡到运动量较大的下一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2. 左右开弓似射雕:调左右,平衡金木
本段旧称“左肝右肺似射雕”,其中“似射雕”是动作要领,“左肝右肺”是言其作用,它以中医学的五脏生成说为指导。
本式功法锻炼时,通过马步状态下两手“射雕”样的“左右开弓”,对左(主升之肝气)、右(主降之肺气)进行科学地调节,以保持其正常的升降状态。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本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肝肺两脏,来调整人体气机的升降;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无形之中有扩胸作用,因此它除了对肝肺两者有保健作用外,对位于胸腔(上焦)的心脏,也有较好的作用。又因为肺主气、心主血之,故经常习练本段功法,也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3. 调理脾胃须单举:调中焦,平衡升降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同居中焦,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饮食物的受纳、消化与水谷精微的吸收,气血的生化,气机升降的调节等等。本式功法主要作用于脾胃气机的调节。
脾为五脏之一,其气主升;胃为六腑之一,其气主降,脾胃之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枢纽。一旦这种脾升胃降的状态遭到破坏,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清气在下,则生(夕食)泄;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指的就是一旦该升而不升的脾气“在下”,就会出现下利清稀、完谷不化之类的疾病;反之,如果该降而不降的胃气“在上”,则会出现胀闷不舒类病变。练功时通过两手一上一下的动作,意在帮助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如能配以相应的调心方法,和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则效果更佳。
4. 五劳七伤往后瞧:调劳伤,平衡标本
中医对“五劳七伤”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五劳”既指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虚劳病证;又指五种劳伤的病因,所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既指七种劳伤的病因: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又指肾气亏损的七种症状。但从本式的语境结合锻炼方法来看,这里的“五”“七”均为约数,泛指各种慢性、劳伤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肾中精气为五脏精气的根本,肾气充足,是五脏及全身气血充沛的前提;另外,中医还有“久病及肾”之说,任何疾病如久治不愈,都会影响到肾。因此,无论何种劳伤,其治当离不开补肾。肾居下焦,位于腰部,“往后瞧”能通过转腰对肾脏进行“按摩”,以增强肾气的功能,从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劳伤性疾病之“本”;同时,这一动作对于劳伤性疾病常见的腰酸腿软等症状,还能起到治“标”的作用。
5. 摇头摆尾去心火:调上下,平衡水火
本式功法与上式相似,也是治疗性功法,只是在操作要点与适应范围上有所不同。
由于大幅度地“摇摆”加大了对命门与肾脏的按摩作用,能起到养阴滋水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心属火,应对自然界之南方,位于人体上焦;肾属水,应对北方,位于下焦。正常情况下,肾水上济,以制约心火,使之不至于过旺;心火下降,以温肾,两脏之间的这种生理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当因某种原因引起心火过旺为患时,通过补益肾水的方法,加以“灭火”是常用的治疗法则之一。
本式作用于心火表现比较明显的虚实夹杂证候。在操作注意点方面,上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不大,男女老少都可锻炼;本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较大,颈椎病、高血压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应适可而止,不必过分强求动作的标准和幅度,以免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6. 两手攀足固肾腰:调命门,平衡任督
中医学认为,肾居人体下焦,位于腰部,故有“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腰、背部和腹部有多条经络分布,如足之三阳经、督脉均过腰部;足三阴经、任脉均过腹部;而且腰还是命门的所在地,而命门在功能上与肾息息相通。
因此,本式功法的“固肾腰”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幅度俯仰时对命门的丛向性按摩,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二是通过对腹部和腰背部经络一紧一松的“刺激”,起到调和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其中对任督两脉及其经气调整作用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阴经之气血,且与上丹田相连;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且与中、下丹田相连,古人将气血在任督两脉的运行过程喻作“小周天”。
本式在作用方式上,与上两式相同,均以肾为主要作用对象,但前两式是分别针对“五劳七伤”、“心火”的治疗性功法;本式则是主要针对平人的日常调养性功法。由于本式对腰部的柔软性有较高的要求,年老体弱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必刻意强求动作的幅度 ,意到即可。
7. 攒拳怒目增力气:调肝系,平衡身心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与人体多项形体(身)和精神(心)方面的功能相关。故肝的功能正常,则人精神愉快,纳谷馨香,筋骨强健,双目有神;反之亦然。
锻炼本式功法时,通过马步下蹲、攒拳前冲以使全身之“筋”处于紧张状态,配以瞪眼怒目使“目系”也处于紧张状态;由于筋与目均为肝之外候,兴奋了的筋、目通过肝(胆)的经络反过来“刺激”肝(胆)系,使之保持正常状态,并由此促进人体形神的统一、身心的健康。
需要指出的是,本式的“攒拳怒目”中,“攒拳”是第一位的,“怒目”应以“拳”为目标;功法训练有素者,还可随“拳”之出入而配以相应的呼吸方法和调心方式。
另外,本式与第二式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操作方面,“左右开弓”中包含“左右冲拳”的影子。在锻炼对象方面,都离不开肝,前者以调节肝肺气机之升降为主;后者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为要,两者互补,健身强体。
8. 背后七颠百病消:调松紧,平衡张弛
中医学重视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注意到过度紧张会影响健康,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压、溃疡病等;同时还认为,情志的忧郁不快与疾病之间还会互相影响,形成所谓“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恶性循环。据此,历代气功家都强调放松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方法,其意均在于通过自身锻炼,达到形神放松、身心健康的目的。
“背后七颠”是从形体的放松入手,促进情志的放松,最后达到身心松紧适度、形神张弛权衡的良好状态。同时,由于八段锦前七式的锻炼过程中,全身形体总体而言,是紧张有余,松弛不足,尤其是上下肢基本上是以紧张为主,因此,本式还有调节整套功法张弛度的作用;另外,本式的放松性锻炼,对人体从运动量比较强的练功活动,过渡到“收势”还起到了某种“桥梁”作用。由此可见,在“背后七颠”时,除了必须充分放松全身,自然有序外,还应该放松情绪,以便获得最佳效果。
总之,健身气功八段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调”为手段、“衡”为目的,进而起到健身作用。其中第一、八式以调节为主,平衡全身阴阳,同时作为练功的起、讫动作;第二、三式以调和为主,平衡气机之升降,有中医“治未病”之意;第四、五式以调治为主,平衡标本、平衡阴阳,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劳伤性疾病或心火偏旺的虚实夹杂性疾病,可谓治疗性功法;第六、七式以调摄为主,平衡任督、身心,为典型的强壮性功法,经常锻炼能起到“固肾腰”、“增力气”的作用。
八段锦习惯性错误及纠正方法
预备势
1、开步时,低头,目光下移,八字脚。纠正方法,开步时,保持目光平视、专注,不移动。不能低头下视,更不能看着脚开步。左脚开步,先落脚尖,脚跟再向左侧外撑下落,使两脚平行。
2、两手腹前抱球时,两手紧张僵硬,四指斜向地面,两手位置过高。纠正方法,抱球时,手臂都要放松,掌心微含成自然掌,两肘下落,四指自然平,两手掌心保持与脐同高,两臂呈圆弧形。
两手托天理三焦
1、两掌托举时,先抬头向上看,后上举两掌。纠正方法,两手托至胸高时,要目视两掌,手眼相合,然后眼随手走,撅颏抬头,看着两掌上举,直至肘关节伸直,再下颏内收,向前平视。
2、两掌上举时,两臂向前倾斜过大。纠正方法,两掌从身前向上托举时,应该目视两掌按近身前的垂线直线上举,两臂伸直时,微向前倾斜。
3、上举不充分,两臂未伸直。纠正方法,抬头看着手上举时,两肘慢慢伸直,头回正向前平视的同时,两臂继续伸直上托,两掌后移至头顶正上方,两臂帖耳。
4、两掌从头上分手时,两掌猛力拉开。纠正方法,分手前,先松肩,微屈肘,然后用力坐腕,撑开十指,两掌自然可以慢慢轻松分开。也可以用两拇指尖对顶,助力慢慢分手。
左右开弓似射雕
1、侧开步后,两膝弯屈,两掌胸前交叉过高过近。纠正方法,开步后,两膝要自然伸直,两掌在胸前腕部交叉,指尖与肩平,两臂稍向前撑,掌与胸距约30厘米。
2、开弓时手型不正确。一是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二、三指节都屈收。二是拉弓的爪,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第一、二、三指节都弯屈。纠正方法,做八字掌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只屈第一、二指节,第三指节要伸直。做拉弓爪时,大拇指第一指节要屈收,其余四指只屈第一、二指节,第三指节要伸直。
3、开弓时重心偏向拉弓手,两腿成偏马步,推弓手高,拉弓手低。纠正方法,从上一动开步直膝起,正身屈膝下蹲成正马步,注意防止重心向拉弓手一侧移动。拉弓手以肘为领导,水平侧引,使推弓手的腕和拉弓手的肘与两肩水平。
4、拉弓手打开时,向前划平弧。纠正方法,打开拉弓手时,要以拉弓手的肘为轴,爪变掌,先向上摆,指尖过头,再向侧落至肩高,成立腕撑掌。中指尖摆动的路线是一个约180°的上半圆弧线。同时移动重心成偏马步。
调理脾胃须单举
1、上举的手或偏前,或偏侧。纠正方法,上举时要努力展肩,使手撑举到规范位置,即上手中指的垂线要落在肩井穴,感到这条垂线是帖着耳边下落的就对了。
2、上举的手不平,掌心向前上方。纠正方法,上举的手臂要充分内旋,肘部微屈,身体保持中正,并努力坐腕,使手掌放平,掌心向正上方,与下按的手对拉拔长。
3、手上举下落时,中指尖的路线超过身前的中心线。纠正方法,上举时,手领先于肘外旋上穿至面前,接着内旋上举。中指尖的运动路线是经过而不超过身前中心线的一条弧线。落手路线与举手路线相同。
五劳七伤往后瞧
1、旋臂不充分。纠正方法,两臂稍侧开,与垂线夹角约45°。以中指为轴,直臂充分外旋,使掌心向侧斜上方,两肩展开,旋臂夹脊,两掌在身体两侧,不可摆到侧后方。
2、转头时,撅下颏,造成身体后仰,两眼一高一低。纠正方法,转头时,要收颏顶悬,使两眼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往后瞧,不要向后下方看。
摇头摆尾去心火
1、两掌扶于大腿时,掌根负重,身体前倾。纠正方法,两掌扶于大腿时,五指均向内侧,掌指轻扶于大腿内侧上方,掌根悬于腿外,上身中正,端坐马步,手不负重。
2、俯身过大,随之撅臀,头尾在同一水平摇摆。纠正方法,马步蹲坐,重心稍起、右移,上体先右倾,随之俯身约45°看右脚,臀部高度不变,头、尾在头高尾低两个不同高度摇摆。
3、尾闾只有后摆,没有前摆。纠正方法,以右倾左摇为例,从上体右倾,尾闾左摆时算起,头尾以丹田为轴,均按逆时针方向各摇摆约270°,即头从右向前,向左,向后摇约270°;尾从左向后,向右,向前摆约270°。然后收下颏头回正,收尾闾立身下坐,回到正马步。
4、摇摆时,颈部、腰部僵硬,只有摇身晃肩,没有摇头摆尾。纠正方法,摇摆时,颈部、腰部要充分放松。为此可先做开步直身,放松颈部的头部划圈练习,和开步叉腰,直身尾闾划圈练习,体会放松颈部摇头和放松腰部摆尾的感觉,然后再做马步摇头摆尾。
5、俯身后,身体向另一侧旋转时,眼睛没正看俯身侧的脚。纠正方法,俯身后,身体向另一侧旋转时,眼睛要经过鼻尖方向看到俯身侧的脚,直到向另一侧摇头时为止。
两手攀足固肾腰
1、两手经腋下后插时,位置过高。纠正方法,两掌下按于胸前转掌心向上时,手低肘高,两肘近似与肩平,随之两掌掌指可顺腋下较高位置后插。
2、两掌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时低头。纠正方法,两掌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时,保持上体正直,向前平视。手至臀下,两肘近直时,再向前俯身。
3、两手置脚面起身时,起身在先,举臂在后。纠正方法,两手置于脚面,抬头稍停;两手沿地面前伸至两臂帖耳,然后以臂带身,帖耳起身。
攒拳怒目增气力
1、冲拳时,用猛力,肘部完全伸直。纠正方法,冲拳时,要用内力,缓慢匀速出拳,肘部自然直,并怒目注视拳面方向。
2、收拳时旋腕不充分,握固时四指从小指起逐一握拢。纠正方法,左拳冲出后,内旋变掌,大拇指向下,然后屈腕横掌,指尖向右,掌心向前,肘微屈,以腕为轴,充分坐腕,掌指向上、向左、向下逆时针旋转270°,掌心向前。握固时,先合大拇指抵无名指根,其余四指同时握住大拇指。
背后七颠百病消
1、起落时重心前后移动过大,重心不稳。纠正方法,起落时,以控制头的摆动为重点,重心前后移动的幅度要控制在脚心至脚掌之内。提踵时,两腿要直膝靠紧绷紧,不可松懈,五趾抓地,小趾要充分用力,同时提肛收腹,沉肩顶悬。
2、脚跟下落时,中途停顿、空颤,下落震动力度不足。纠正方法,落跟震动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重心应该从提踵后的最高处,平缓匀速下落,全身中正,肌肉放松,合齿,使下肢和脊柱各骨骼关节受到柔合、适度、有效的震动。
收势
1、收功时不认真,急燥毛草。纠正方法,收功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最后动作的配合上,保持三调合一。两掌叠于丹田时,调息一次;再吸气时分手,呼气时落手于腿侧;全身放松,平稳调息一次后再走动。
raoqiuye 发表于 2020-3-24 09:13
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栋哥 发表于 2020-5-7 20:07
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什么是八段锦,闹了一个大笑话!谢谢楼主的分享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