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元明时代开始,中国的武术就有了“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也就是说,中国武术自那时有了两类大的流派划分,少林派武术、武当派武术成为中华武术千门面派的归类后的总代表。 “武术”是现代使用的一个名词,古代名曰“拳法”,少林派称“少林拳”,武当派称“武当拳”。但是,古来的“拳法”门派事实上其拳法内容并不仅仅是“拳”的“法”,全身各部位凡能用者(如肘、肩、头、背、腿、脚,甚至眼神与声音)都会用上,而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明暗器械,还有药术药功,故而“拳法”一词的使用,在今天看来,显然不尽科学。而使用“武术”一词,就把上述许多种内容涵盖在内了。所以说,我们现在所说“武当武术”,就是指古时所说的“武当拳”,或曰“武当拳法”。
现在人们大凡都知道“武当武术”这个大名,然而,“武当武术”为什么被称为“武当”的武术,大约知其实质的人就很少了。一般人很容易 从笼统的现象来解释这个问题,他们会认为,在古今的历史上,凡在武当山道教庞大的宗教活动区域之内,或在武当名山所属范围之内,出家人(即主要指武当山的道士,也包括历代的武当山和尚)和民间信士所飞、所练、所传播的武术(拳法)都应称为武当武术(武当拳)。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来理解,那么,一些道士或和尚原来没出家时,可能早在民间学过一些拳脚功夫,或是他们原来在其他的道、佛名山古刹出家时,学过其他门派的武术,后来到了武当山庙观寺院,又把这些武功也带了来,不但继续操练,而且还传徒授艺,这些武术功夫也该称为“武当武术”了。再以此推论,今天的武当山地区兴办起许多家的武术馆校,因为都建在武当山地区,也都该称之为“武当武术”了。 其实,从上述笼统的地域概念来定义“武当武术”则是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
武当武术,它是有其特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来为其作专门的定义。以本人之研究,此定义应作如下表述:“武当武术,特指在元末与明初,由武当道门著名内丹修炼家,道学研究家张三丰先生为代表集大成开创的一派带有道家内丹修炼内涵的拳法派别。历史上,因其特点明显与少林拳门派有别,故特称之为“武当拳”。武当武术这一武术门派的功夫,虽然由于历史的客观且复杂的原因,由武当山的道士(也有和尚)不断传到全国各地的其他道教宫观(也有佛门),并且又直接和间接传到民间,并不断有所繁衍发展,但因为它们源自武当山,源自以张三丰为代表的一代祖师,并一直遵循其基本原理,所以也就自然沿承为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在元明时期的张三丰之前已经有了漫长的存在历史,但在这之前它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也未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直到张三丰先生创立太极丹道修炼体系,集道家前辈之长并借鉴少林拳法之优点,纳武技于道义创编太极拳法,作为内丹修炼之动功,且以极高养生价值之余,发挥意想不到的技击之妙,以太极拳为主要代表的内家拳法,逐渐发展为以太极、形意、八卦为三大支柱,理论上博大精深,技术上娴熟完备,内容上丰富多彩,门派上面百支千家的宠大“内家”体系。也就是说,武当武术在历史发展中,甚至已经成为包括昆仑、华山、峨眉、青城等等内家各派在内的总代表。后者则是更广义的“武当武术”之含义了。 |